四、区域或城市的区位优势

从一般区位论的观点确定一个区域或城市的区位优势,是经济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关键所在,是正确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

(一)有形区位优势和无形区位优势

每一个区域或城市,都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们构成了特定区域或城市的现状。在考察区域的未来发展时,必须从研究现状出发,认识地区和部门的优势。优势的确定,可以使规划工作明确选择方向。区域在这些方面具备的优势, 称为有形区位优势。

另一方面,有很多非物质的人文因素,如劳动者的数量,技能和劳动态度,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文明习惯,管理者的能力和经营传统, 科研、教育机构的状况,对外联系的广度和方向,也同样对区域未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区域如果在这方面具备某些优势,称为无形区位优势。

(二)绝对区位优势和相对区位优势

绝对区位优势是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进行某种产业的生产活动,其劳动效益要高于另一个区域或城市。两个区域或城市,应该依据绝对区位优势进行商品交换,组织最佳地域分工,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相对区位优势不是将生产成本和收益与外区或外城市相比,而是同本区

或本城市的其它产业相比,在这种比较中发现各行业和产品中的占优势者, 此即相对区位优势。因为完全让具有绝对优势的地方作单一的生产,也会造成过份专门化和长途运输,于是从相对区位优势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地域分工是必要的。

(三)局部区位优势和全局区位优势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地理区域单元是具有等级序列的,上一层次的区域如果被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下一层次的区域就是其子系统。对地理系统而言,系统本身的组织水平愈高,地理熵值就愈低。在多级区域组成的主系统中,若其子系统各区经过规划,结构和布局趋于最优,会使它们的熵值降低,但这并不能保证由各区组成的主系统的结构和布局最优。因此就全局的地域组合而言,系统的优选标准应该是:

[∆H 主 ] + [ ∑∆H子 ] →最低值,

子−1

式中的H= − ∑Pi log Pi 是反映随机过程信息量的熵公式,∆H主是主系统通

i=1

n

过规划布局熵的变化量, ∑∆H子为各子系统通过规划布局熵的变化量。公

子−1

式的实践意义就是不能单纯强调局部地区的绝对优化,而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全局的区位优势。

(四)空间区位优势和时间区位优势

在对区域的经济发展作战略研究时,不仅要对其空间格局进行合理部署,而且还应对其时间程序进行合理安排,才能使区域整体的发展实现优化。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水平和结构、环境和社会的容量均不同, 加上历史上形成的各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应该而且必须集中力量使某些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优先发展,同时保证其它区域最终得到全面的开发。这样, 区域发展问题就成为时空系统中的主体战略。区位论的理论中,对于众多时空变量复杂系统的研究已开始有所突破,正有待进一步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