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地理位置的类别、意义及变化

(一)区域地理位置的类别1.数理地理位置

数理地理位置,又称天文位置和绝对位置,在平面上是以地球表面的经纬网来确定的,在高度坐标上则以海平面为基点。它既表示一个地点的绝对位置,也可以表示一地与其它地点之间的方向和空间距离。如香港位于北纬22°23',东经 114°11',上海位于北纬 31°17',东经 121°25',上海在香港的东北方向。又如黑龙江省抚远县抓吉乡乌苏镇的地理坐标是北纬48°45'29″,东经 134°40' 20″,这是中国的最东端。数理地理位置乃是基本的地理位置,其它地理位置的确定往往需要借助于数理地理位置。

  1. 自然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是指一地同周围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自然地理

事物可以是陆地、海洋、山脉、河流等自然实体,也可以是气候带、气候区、土壤和植被带、区等自然类型。如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面,海南岛位于我国的热带季风区内,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是海陆兼备的国家,瑞士、中非、阿富汗是内陆国家,英国、新西兰、日本则是岛国,等等。

  1. 经济地理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事物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它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空间关系,有些是以自然地理位置为基础的,比如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东端,这个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水域的咽喉的自然地理位置,使得新加坡处于世界海运重要通道的地位。有些经济地理位置的产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结合的产物,如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北半球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水上交通,使得运河区经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大大加强了。还有大量的经济地理位置,是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例如郊区的经济地理位置,与城市和郊区间经济的、社会的联系有关;商业区的经济地理位置, 与人口的地理分布和购买力有关;加工工业区的经济地理位置,则与原料产区、能源供应地、产品消费地有关,等等。

  1. 其它地理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主要是指一国、一地区,同邻国和周边地区的空间关系, 这种空间关系是从政治关系的角度来定位的,例如一国在地缘政治中或全球战略中所处的位置。“冷战”期间,分裂的柏林的政治地理位置对于东西方来说都有特殊的意义;波斯湾战争爆发后,中东及海湾地区国家的政治地理位置也随着这些国家所持立场和所起的作用而显示出不同的意义。

此外,在人文地理学的其它领域中,一地的人文地理位置常与其周围的人文景观有关。比如旅游区的定位,并不全部取决于自然景色。有的著名旅游区的风光景色,不一定超过其它一些普通的地区,但是这种旅游区或者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有关,或者同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有关,或者有着宗教和传奇的故事,因而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反映了人文景观对旅游区位置的影响。

(二)区域地理位置的意义及变化

  1. 区域地理位置对于区域地理系统的状态具有制约意义

自然地理位置对于区域自然环境结构的意义是重要的。处于不同纬度的区域,其所处的热量带影响自然环境结构向不同的方向演化。如同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北端高纬的东北地区形成了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冷湿型森林植被,地貌类型多冻土、沼泽,土壤类型以漂灰土、暗棕壤为主,整个自然环境结构以冷湿为其主要特征。而南端低纬的华南地区,形成的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和高度化学风化、处于脱硅富铝化阶段的砖红壤、赤红壤景观,热湿是其自然环境结构的主要特色。这种明显的差异实在深受其各自自然地理位置的影响。再如同处于地球亚热带中,位于欧亚大陆东部的我国华中地区是湿润季风雨热同期条件下的自然环境结构,但大陆西岸形成的则是地中海夏干气候类型下的自然环境结构,而同一纬度带上的青藏高原,又由于巨大的海拔高度,发育了独特的高寒景观。三个处于不同经度及高度位置上的区域, 其区域差异是明显的。此外,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成因,实与位于大陆中心、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有关;秦岭南北两地,地理景观迥然有别;这些都是人所熟知的地理事实。

同样,经济地理位置,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常常是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相对于国际的和国内的交通航线、市场、中心城市和资源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拥有陆海兼备的地理位置的国家,便于利用陆上和海洋的资源.并能够通过海上交通扩大对外经济联系,显然比较内陆国家占有不少优势。19 世纪以前德国经济落后于英、法,与其距离当时已经成为世界贸易要道的大西洋太远有关,这种位置上的不利因素在当时的技术条件是颇有影响的。20 世纪非洲的赞比亚在出海通道上遇到的问题同样给它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中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交通位置关系密切。北京自古以来位于南北交通的交会点上,是华北与东北来往必经之地。南京的发展,也同它历史上就位于贯通东西的长江航运与沟通南北的交通的交会点上,及其联接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与长江中游平原的地理位置有关。

政治地理位置对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以美国而言, 建国历史不长,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基础与旧大陆的一些国家无法相比。但是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地理优势,它东西濒临两大洋,南北都与弱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相邻,在地理条件上处于最安全的地位。辽阔的海洋没有阻隔它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却有效地避免了旧大陆战乱的直接干扰。从南北战争结束以来的 120 多年间,美国国内没有再经受战火的洗劫,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本土没有遭到外敌入侵的破坏。这种地理上的优势对于美国发展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1. 区域地理位置属于历史的范畴。

从某一个时期看,地理位置是确定的,但在历史的范畴中,地理位置又处于变化之中。由经纬度坐标确定的数理地理位置无疑是稳定的,但是随着地球自转轴的同期性改变也会发生变化,虽然这种变化是极其缓慢而难以察觉。沧海桑田,自然地理位置也同样会发生变化,变化的速率因时因地而异。造山运动对自然地理位置的影响要以地质年代的标尺来度量。如我国的西藏地区,早在第三纪时为濒临暖海自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深受行星风系的影响,比今天温暖湿润得多。随着喜马拉雅运动的开始,古地中海消失,陆地面积扩大,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重叠,西藏地区抬升成为世界屋脊。今天西藏的主体位于高原内陆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也随之趋于高寒、干旱。与此相比较,局部海岸线的改变、河流的改道带来的自然地理位置变化就相对要快一些,如从 1128 年黄河夺淮入海以后的 700 多年间,黄淮平原地区一

直位于黄河的北岸;但 1855 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入海,使得今日的黄淮平原又处于黄河南岸的地理位置。

与数理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位置相比,经济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的变化就快得多。政治地理位置的不稳定性很大,国际战略格局的重塑,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地理位置的意义发生改变。随着德国的重新统一,柏林作为东西方冷战前哨阵地的政治地理位置消失, 而自从石油成为世界经济的命脉,中东各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战略中的位置却愈显突出。英国在本世纪 60 年代撤出它在亚洲的军港新加坡,70 年代撤出在地中海中部的军港马耳他,美国在 90 年代初撤出其在海外最大的军港—— 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及克拉克空军基地,从而使这些地区政治地理上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港口和城市现在仍然具有海上要道或者航线枢纽的地位,在变化了的国际形势下,同一地点在政治地理上的重要性就逐渐让位于经济地理上的重要性了。

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等条件的制约。从世界历史来看,中世纪以前西方社会航海技术水平不高,帆船不能经常到大西洋或太平洋航行,海上贸易主要在地中海进行。当时南欧、西亚经济发达,地中海区域很长时间是世界经济繁荣的中心,意大利处于地中海的中心地理位置,在长达七个世纪的时间内,意大利在世界经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同一时期,英国所在的大不列颠群岛却远离世界主要贸易地区,经济、文化落后,被看作是世界荒凉的边缘地区。但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来临,航海技术的发展,如哥仑布于 1492 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大西洋逐渐取代了地中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要通道。随着西欧、北欧的经济发展及与新大陆和世界其它地方贸易的兴旺,大不列颠群岛的经济地理位置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跃成为繁荣的世界贸易和经济中心。而此时的意大利,由于经济中心从地中海的转移,加上 15 世纪中叶崛起的土耳其对欧亚大陆桥的占据,切断了地中海到东方的贸易通道,意大利的经济地理位置失去了往日的优势,经济、文化和政治地位也随之迅速衰落。直到 1869 年苏伊士运河的通航,再次贯通了大西洋经地中海到印度洋的航路,包括意大利在内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经济地理位置才又有了改善。

经济地理位置的影响,也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联系在一起的。时代不同了,原有的因素可能会消失,位置的意义也会转化。中东石油的开发,使霍尔木兹海峡成为一些国家的经济生命线,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