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外考察计划的制订

制订野外考察计划是野外考察前准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工作。到各单位收集考察地区有关资料、地图和卫片,并在此基础上阅读资料,熟悉情况,认真分析研究考察地区的自然、人文、交通情况,确定考察时间、路线以及要达到的目的,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法步骤和实施计划,以避免盲目性。制订野外考察计划,一般应本着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原则进行。

而一个符合实际、详细认真的野外考察计划,则是完成野外考察任务的保证。在具体拟订野外考察计划时,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考察目的要求:它是根据考察工作的任务而提出的,不同性质内容的考察,其目的不同,要求不同,则制订出的考察计划也不相同。也就是说考察任务内容不同,则预期目的要求必然不同。在地球表面的地理现象具有时空变化大、情况复杂的特点,野外考察的内容,目的要求随着具体工作任务的变化而异。若要研究某地区土地利用情况,则需考察该区域的土地类型、利用现状、典型经验、土地生产潜力等内容。若要研究一地区洪涝灾害的治理问题,则需考察其地表水、地下水状况、历史上洪涝灾害的发生情况、现有人工水利设施、防洪工程等内容。其它如高山冰川考察、沙漠考察、南水北调考察、亚热带山地考察,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考察等,由于其考察的内容要求不同,则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不一样。考察方法、时间安排、业务人员

组成,仪器装备等也都随之而发生变化。

②考察内容:是根据国家或某一部门提出的具体任务而定。这些任务有的属于生产建设中的问题,有的是属于科学研究方面的问题。如为了克服我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解决北方干旱,严重缺水问题,我国政府在 50 年代末第一次组织了大规模的南水北调考察队,踏勘将长江的水调到黄河流域的可能性,考察内容有调水路线及其沿途的自然条件,调水数量及灌溉地区和面积大小。又如祁连山、天山冰川考察,其内容是冰川在这些山地的具体分布、面积大小、冰川类型、冰川储水量多少、冰川融化量与气温高低的关系, 目前高山上冰雪积累与消融,历史上冰川的进退,今后发展的趋势、冰雪融水与山下绿洲的开发利用等。总之,由于立项不同,要求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考察对象不同,则调查的内容也就各异。

③时间安排:应按照考察任务内容的要求和野外工作的最适宜时期而定。日程安排的原则应是合理、经济、有效地获取有关信息。如对某一地区植被考察,应选在植物生长茂盛时期,有花或有果,天晴无雨的日子,这样有利于野外工作,采集的标本有叶有花或有叶有果实,代表性强,容易鉴定, 实用价值大。对高山地区的冰川考察,时间应安排在夏季,这样野外工作行动方便,由于积雪融化也便于观察和测量冰川的有关数据资料。对一些突发性地理事件如灾害的考察,则更具及时性,以便能更多的收集到有关真实资料和拍摄许多现场照片。

④考察方法:野外考察一般包括路线考察和典型地段考察两种方式。路线考察是沿一条线观察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典型地段考察则是通过“解剖麻雀”,对一些点做深入调查研究,两者结合,才能正确认识某一地区地理现象。

⑤人员组成:应根据具体任务、考察内容和目的要求,抽调有关专业人员,并还应配备炊事员和向导等,组成一个精干的队伍,以保证野外考察任务的完成。

⑥仪器装备:根据考察任务目的要求和考察地区的自然环境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地理野外考察中,一般常用的仪器和工具有罗盘仪、高度表、放大镜、钢卷尺、皮尺、标本盒、样品袋、土壤铲、地质锤、植物标本夹、望远镜、照像机、计算器、记录薄、铅笔、橡皮、小刀和图夹等。装备则常用的有雨具、防晒帽、水壶、背包、手电筒、常备医药箱以及工作服、被褥、食宿用具等。其它的仪器装备还要根据各考察任务性质和具体地区的不同而适当增加一些特殊的需要东西,也可酌情减少上述一些不必要的日常用具或仪器。

⑦经费预算:应根据考察地区范围大小、时间长短、人员多少、工作难易程度进行估算,但要适当地留有余地,以保证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

总之,野外考察计划的制订,是在根据任务,确定研究目的,分析基础资料和技术思路的基础上,对野外活动的具体设计与安排。考察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需针对研究目的对考察计划内容进行不断地可行性评价,以便及时调整计划或技术思路。这是因为考察前我们对考察区域的了解是不够的,计划的制订不可避免地会与实际有些出入,比如由于考察地区情况过于复杂, 我们原来预想在计划时间内要收集得到的资料,不能如期得到;或因调查对象发生新的变化,如灾区范围蔓延扩大,动物的暂时迁徙;意外的日程耽误等,这些都会影响考察计划的实施。因此,只有在野外考察中不断注意信息

反馈,随时修改计划,才能使考察过程与计划内容相互协调,使考察和研究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