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土地理的编写方法

(一)乡土地理基本模式

  1. 系统列述法:主要是按乡土区域内的地理要素组织教材。从位置、地貌、气候、河流、植物、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系统叙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较全面、系统,编写时有固定的格式可供借鉴、易于掌握。不足之处是格式呆板、平铺直叙、自然和经济脱节,很难突出乡土区域内鲜明的地理特点。

  2. 中心问题法:有的也称中心专题法。按乡土区域内突出的问题或重要的地理特征为中心组织教材。这就要求编写者在众多复杂的素材中,善于挑出最本质的、最重要的乡土问题来组织教材。省略那些枝节的、无助于说明乡土区域特征的材料。比如,一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河流、湖泊、植被、土壤等。经济包括农业、林业、牧、副、渔业等。是否每个要素都要面面俱到呢?当然不行,因为乡土区域内不可能每个要素都很鲜明、很突出, 过分的全面只会增加教材的繁琐性,掩盖乡土区域的个性。《上海乡土地理》就是采用中心问题法比较好的一个例子。全书分了七个部分:上海的成陆和城市发展;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为大城市服务的郊区农业;上海的

交通与商业贸易;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上海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明日上海的蓝图。这几部分内容充分反映了上海作为一个开放性城市的特点。总的说来,中心问题这种写法形式新颖、重点突出、最能体现乡土特色,但教给学生的知识不够系统全面。

(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加强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第一手资料,是编写乡土地理教材,搞好乡土地理教学的基础。要按大纲的要求和地理学特点确定乡土地理学内容和基本训练要求,根据需要作社会调查和索取资料。调查的单位主要是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部门,如向地方志办公室了解当地历史沿革、发展变化情况;向气象站了解当地及附近气候资料;向水文站了解水文资料;向工业局了解工业发展条件、发展特点、生产布局及主要产品销路情况;向农业局了解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情况、农业结构、主要农产品、土特产的情况;向交通局了解水陆发展变化情况、主要线路及货运情况等。索取的资料要尽可能丰富和详细, 不同观点也可兼收并蓄,选用时再决定取舍。

调查中,对某一事物也可以作具体的实地考察,如当地地质构造、地形特点、山区的利用、水库的建造和作用等。对于名胜古迹、城镇历史沿革和人民斗争史料都可以进行实地调查,然后根据乡土地理教材的教学需要选取材料。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要做好资料的整理。主要工作是:分类,编制目录和索引,对数据细心核对、统计和计算,编制各种图表(如气温、降水柱状图、曲线图、各种农作物和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柱状图等),整理实物标本。之后对整理好的资料作进一步分析,以掌握该县的区域地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