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克:“无情”地驱使自己

波尔克具有双重的宗教身份:长老会教徒和卫理公会教徒。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带他去长老会受洗。詹姆斯·威利斯牧师拒绝施洗,因为按照长老会的规矩,除非双亲都信奉长老会,子女才能受洗。波尔克夫人是一个虔诚的信徒,但波尔克先生拒绝了,还同牧师辩论。结果,他带着妻子做然阔步走出教堂,没有给孩子受洗。不过,詹姆斯·波尔克后来还是成了长老会信徒。他花钱在哥伦比亚的长老会教堂中买了一个座位,住在城里时, 定期去作礼拜。1833 年,他参加了一次在外县举办的宗教野营布道会,被约翰·B·麦克费林牧师的说教深深打动。以后,他实际上成了一个卫理公会教徒。出于对母亲和妻子的尊重,他继续出席长老会的仪式,但内心深处却坚定地要为卫理公会的信仰而献身。有时,当妻子星期天不能同他一道去作礼拜,他便独自到卫理公会的教堂中去表示虔诚。他临终前在病榻上请来麦克费林大主教为他洗礼,成为卫理公会教徒。

要想正视生活,灵活恰当地处理生活,你就必须先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优点,更要正视缺点,找到在通向目标的前程中哪些缺点可能产生不良的影响,并努力克服它。波尔克就是这样的人,他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谈, 但是当他选定从政的目标后,就强迫自己改变自我,强迫与他人交往。他常“无情”地驱使自己,补偿自己所缺乏的超人的魅力和出众的才华,把他所具有的能力和精力发挥到一种无与伦比的程度。

波尔克雄心勃勃,目标远大,充满着众多的奢望,但是他能掌握住生活的分寸,把握住一定的度。他一直是坚定地抑制自己的野心,从未使它危及自己的前程。长期以来,英国和美国都对落基山以西、北纬 42 度至 54 度 40 分之间的俄勒冈领土提出要求。开始,波尔克坚持要求得到整个地区,“得不到 54 度 40 分就开战”成了美国民主党人响亮的口号。但是当看到这一要求不可能真正实现,并可能导致英美之间的战争时,波尔克见好就收,同意沿着已有的北纬 49 度的边界线固定下来的妥协方案。这样,美国得到了今天

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英国则获得了温哥华岛和北纬 49 度以南的部分地区。

波尔克认真地对待生活,在任何地方,任何职位上都尽职尽责。作为议员是如此,作为总统也是如此。在当众议院议长的时候,波尔克曾以他的认真态度闻名政界,被称为埋头苦干的波尔克。在任总统职时,他更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从不像其他总统那样夸夸其谈,他对美国人民几乎兑现了自己的全部诺言,达到了目标:他与英国相当平和地解决了俄勒冈领土的争端; 他使美国在与墨西哥的战争中获胜——当他离任时,合众国的版图比他当总统时扩大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