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前说

弥曼差派把吠陀祭祀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义务。它主张崇拜吠陀,但它把吠陀看成是一堆仪式戒律,因此说尊崇吠陀,毋宁说是尊崇祭祀仪式本身。它告诉人们,一切福报都是来自于祭祀。在祭祀之前没有任何神力可以赐福于人,只有通过祭祀之后才会显现出赐人以福的神力,这就是所谓“无前说”。

弥曼差派虽属婆罗门教神学体系,但它的无前说和声常住说却具有无神论的倾向,与吠陀神学相矛盾。祭祀起源于早期的感应巫术,这种巫术是通过一定模拟性仪式,加上适当的咒语,去影响甚至命令天神,迫使他们满足祭祀者的愿望,而不在于崇拜和祈求天神。弥曼差派继承了这个观点,认为祭祀仪式通过自身产生所希望的结果,就象人们靠耕耘便可以得到收获一样。祭祀是要通过语言的力量启动隐藏在自然底部的能力,机械般地通过自身产生它的果报。在行祭祀之前是“无所有”,在祭祀之后才能产生一种“新生力”。新生力不是祈求于神的恩惠,而是出于自己的业力,出于祭祀时的仪式,出于祈祷时的语言。这些仪式和语言背后有一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独立原理,这就否定了最高神的存在。

弥曼差的无前说与它唯物主义倾向的自然观是一致的。它认为世界事物都是由于“极微”变化生成的,不依赖于任何神力,万物生灭不已,永恒存在,无始无终;不需要任何神的力量来支配。

弥曼差本来是以考察研讨吠陀祭祀礼仪为中心任务的体系,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理,但也充满了矛盾。它的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倾向在中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它的许多观点分别被吠檀多派、胜论派、正理论所吸收和发展, 为印度哲学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