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的唯物主义和对宗教神学的批判

扬雄的哲学表现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倾向。他批判地吸取了汉人讲

《易》的许多观点,对汉代的“象数之学”加以改造,并注意研究和利用了当时先进的天文学新成果,创造了一个世界图式,形成了独特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同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经学分道扬镳。

扬雄《太玄》中的世界图式,形式上模仿《周易》,又不同于《周易》。

《周易》是从阴阳对立出发,基本上按二分制发展的,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玄》则是从天、地、人 3 道出发,按 3 分制

发展,即 1 玄分 3 方,1 方分 3 州,1 州分 3 部,1 部分 3 家,共有 3 方、9 州、27 部、81 家。81 家又名为 81“首”,相当于《周易》的 64 卦。每首都有相应的符号,有“首辞”,相当于《周易》的卦辞。每首再有 9“赞”, 共 729 赞。相当于《周易》的爻辞。杨雄认为,这 1 玄 3 方 9 州 27 部 81 家, 以及由此构成的 81 首、729 赞,就构成了一个世界图式,这个图式包含了世界万事万物的变化公式,是事物发展、运动的纲领。

扬雄用这个图式来说明一年四时的变化,将 81 首分配于四时之中。他把一年四季分为 9 段,1 段称为 1“天”,1 年共 9“天”。他又将 81 首分为 9 节,分别与 9“天”相配。每“天”有 9“首”,40 日,每首主 4 天多,9“天” 81 首,主 360 日。即所谓一年“始于十一月,终于十月,罗重九行,行四十

日。”扬雄还以阳气消长状况和万物盛衰状况来说明 9 天的变化:阳气闭藏于内是为中天;植物萌生是为羡天;云雨滋润万物是为从天;植物生长是为更天;茂盛结果是为睟天;植物变得外强中干是为廓天;植物衰退是为减天; 植物降落覆藏是为沈天,万物完成结束是为成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

们对天象、自然的变化和当时历法、农学知识的认识。他还指出:四时变化主要是阴阳五行的作用,81 首只是阴阳五行运行过程中的标志。在这一点上扬雄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

“玄”不仅是一个世界图式(哲学体系),而且是杨雄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它是世界的最高本原,是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本,相当于道家所说的“道”。

关于“玄”是精神实体还是物质实体,扬雄没有明确说明。人们对此评说不一。但从他的整个体系来看,相当于当时流行思想中所说的“元气”。扬雄在《檄灵赋》中说:“自今推古至于元气始化。”①可见他认为“元气始化”是世界的开始,这一点是很明确的。他说的“玄”也具有始化万物的性质。他说“玄者,幽摛万类而不见其形者也。资陶虚无而生乎,规■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开类,摛措阴阳而发气。”可见“玄”“幽摛万类”,分化出阴阳,阴阳判合生成天地、生命等等,与始化万物的元气是一个东西。这里所说的“玄”,“不见其形”,似乎是虚无的,是阴阳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它又是超越阴阳对立的矛盾的统一体,阴阳从其中分化出来。作为“元气”,它又生发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的聚散又生成万物。因此玄是万物之本源,扬雄在对《太玄》这本书作说明时讲到书中“大者含元气,纤者入无伦”②。这里清楚地表明了扬雄认为他的《太玄》一书中所写的最大的东西就是“元气”。也就是玄。

扬雄所讲的作为世界始基的玄,是一种物质性实体,是汉代流行的元气说的一种。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扬雄肯定玄的永恒性,是最根本的,天地万物都是从玄中分化出来的。这与《淮南子》“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的说法是不同的。扬雄所说的玄没有意志,没有喜怒哀乐,他所说的元气不是纬书系统的人格神或神造物。因此,尽管他对玄的描述夹杂了许多神秘的辞句,但他的哲学体系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扬雄依据其唯物主义观点,对西汉末年流行的天人感应说、谶纬迷信观念进行批判与官方哲学形成尖税对立。

他批判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认为天是无为的,“吾于天与,见无为之为矣。”他认为万物都是自然形成的,并不是天的雕刻。他所说的“玄”也就是自然。他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人事的成败得失在于人而不在于天。他以楚汉战争为例,说明楚败汉胜的原因是汉能依靠群策群力。楚则不能。这完全是人事所然,“天曷故焉?”这是对唯心主义天命观的有力反驳。

扬雄坚持无神论的观点,批判当时盛行的鬼神迷信和长生不死等谬论。他说,神怪茫茫,谁也没有验证过,因此圣人不谈鬼怪。他明确指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他举古代圣贤为例,说明世上从来没有长生不死的神仙。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文王周公都死了,孔子眼看着自己的独生爱子死在自己前面,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不是人力所能及的,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扬雄在西汉末年神学经学占统治地位、谶纬迷信盛行的情况下,坚持唯物主义观点,批判宗教迷信观念,力图恢复儒家的本来面目,是非常可贵的, 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世唯物主义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① 《太平御览》卷一。

② 《汉书·扬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