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城——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政治观

奥古斯丁 56 岁时,西哥特人攻陷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全城惨遭浩劫,这是罗马城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针对有人以此归咎于基督教,奥古斯丁特意撰著辨护,结果这部书写了 14 年,就是名著《上帝之城》。该书无疑是部神学专著,但强烈地反映了基督教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

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始祖背叛上帝以来,就出现了两座城池:上帝之城和尘世之城。上帝选择的得救的人构成上帝之城,上帝确定要毁灭的人则组成尘世之城。

他区分了尘世之城和上帝之城。尘世之城是不完全的、暂时的、会毁灭的,因为它的居民只爱自己而蔑视上帝,注定同魔鬼永远受苦;而上帝之城是完美的、永恒的,它是奔向非世俗拯救目标的上帝选民的社会,因而注定要与上帝共存。由于上帝的信徒力求建立上帝之城,而魔鬼的信徒又企图建立尘世之城,因此,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斗争的最终结局是上帝之城将实现,上帝的信徒享受着天国的幸福,而魔鬼的信徒被送到地狱同魔鬼永远受苦。一切尘世之城都有灭亡的一天,奥古斯丁哀叹罗马帝国行将灭亡,但他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尘世之城是暂时的,注定要毁灭的。奥古斯丁的论述从神学上赋予人类历史以肯定的意义,他肯定了历史是一直向前发展的,直至最后归入神,打破了古代世界盛行的历史循环论, 在欧洲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观是极其惹人注意的。他把社会定义为“一大批有理性的生物因为共同追求一个目标而联合形成的组织。因此,为了理解一个社会的特点,我们必须考察它所向往的目标。⋯⋯目标越好,这个社会就越好,反之亦然”。他同意人是社会的动物之一的观点,社会生活本身不是坏的,但由于亚当的堕落,社会生活成了烦恼的源泉。因为人有罪性,所以必须由国家制订法律,加以管教,维持秩序。

奥古斯丁在此处把国家看成是由于人的罪性而来的暴力工具。这就剥下了国家的神圣光环。国家必须有一个统治者,毫无疑问统治者应以臣民的幸福为目的。但是人类是如此地败坏,统治者也经常陷于极端私利中,即使这样,人们也必须服从他们。除了因为内战比他们的统治更坏外,上帝也确实能给人们以好的统治者。再者,暴君实际上也是为了完成某种神圣的目的。正如上帝的训戒中所讲的肉体是对我们罪恶的一种惩罚一样,罪恶的统治者也是一种惩罚,反抗他们就是反抗上帝。坏的社会制度也是如此。虽然我们不可否认奴隶制度是恶的,但是我们不应该鼓励人们去消灭它,因为奴隶被奴役是出于罪的本性,是上帝设立的。奥古斯丁以此证明了奴隶制度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奥古斯丁还认为教会有着比世俗国家更崇高的使命。因此,教会的权力

应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这种观点后来成为教会的一贯原则,在整个中世纪的教皇与皇帝的历次冲突中,为西方教会的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