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常住说

弥曼差本来是以阐明吠陀祭祀之法为宗旨。法是人间必行之事,不履行这项义条便不能实现人生的目的。法的知识本于声量。声分为常人之声和吠陀之声两种,常人之声只要是发自可信的人便可以为量。吠陀之言是真理, 因此,吠陀与圣贤之言又称为“圣言量”。圣言中有一种永恒的神秘力量, 它的一切概念和语言都是梵通过人们发出的声而产生的,是梵本身各种属性的显现,而不是人们自身观念和意志的表现。因此,人通过祭祀祈祷,就会使吠陀圣言产生力量。普通人的“常人之声”,只不过是吠陀圣言的显现。这就是弥曼差的声住常说,它为吠陀的永恒性和神圣性提供了依据。它的实

质是认为祭祀咒语背后有一种常住不变的实在,这个实在就是“声”。把声当作神秘力量的声崇拜,早在梵书就有了。例如,把“唵”声当作真言信仰, 甚至将“唵”声等同于梵。弥曼差发展了这种思想,把语言声量提高到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神秘地位。

《弥曼差经》批驳了其他哲学派别的声无常说。针对他们关于声音是人为的,发出之后立即随之消失等观点,弥曼差派指出,声音是人为的,但谈话的人不是为发声而发声,而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如果声音是无常的,发声之后立即消失了,那么听话的人就无法理解整段的意思,说话者也就无法将自己的思想传达给别人了。事实上不是这样,人们能够理解谈话者的意思和思想,正是因为声音本来就以概念表述的实在。这种实在是永恒不灭的,常住不变的。弥曼差派进一步解释说,声音是由发出的音,诠释的意,所指的事三者合一的。音本来是单个字母,众多字母相结合,成为可以被人了知的词汇概念。字母之音发出后刹那即灭,连续不断的发出,也连续不断地坏灭。之所以能诠释其意义,是因为音虽连续不断地坏灭,却各留下印象,这叫做“行”。这种继续所留之行联系起来,便能诠释概念,知晓其意义,明白所指之事理了。声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的常住,而不是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