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和三位一体论

奥里根在其第一部著作的开端就论证上帝,称上帝为“太一、始基、无限和完满”等。上帝囊括整个宇宙,却又超越宇宙之上,宇宙是上帝的宫殿, 但宇宙不包括他。凡是完满的,就是不变的。从定义上讲,不变的即非物质的。因此,上帝的本性是非物质的,上帝的本性超越物质范畴。“上帝不是物体,而是精神。”“上帝即完满,他就是善。”他是一切存在的根源。作为善,它又是一切存在追求的对象。对于上帝,人们既无法理解其所以然, 也无从加以确切的表述。总而言之,上帝是无限的、无形的,他是看不见的“纯粹的神体”①。

① 转引自 C·道松:《欧洲形成》,1935 年德文版,第 66 页。

① 以上引文见奥里根《原理论》,Ⅰ,1《驳凯尔斯》,Ⅰ,23,Ⅵ,69—72。

当然,如果人们摆脱物质的束缚,接受圣灵内心的照明,是能够认识上帝的。他说:“上帝是精神,朝拜他的人应该用心灵和真诚来朝拜他。”“凡是上帝的圣灵居住在你们心中,你们就不属于肉体,而属于圣灵。”“服从圣灵的人,就能理解精神的事。”他还引证《圣经》上耶稣的预告来证明: “心灵纯洁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看见上帝。”②

新柏拉图主义的代表人物普罗提诺曾提出“太一说”,坚持太一即神, 是最高的存在。他无所不在,又超越一切之上。他没有质的规定性,因而也无法言传。这个观点与奥里根的论述是极其相似的。他们二人同为阿萨卡斯的学生,接受的同是新柏拉图主义的理论,只是奥里根把哲学引入基督教的同时,根据《圣经》加以神化,使之与上帝挂钩。这是与世俗的新柏拉图主义不同的。

同样,在论述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这个神学问题时,他也借用了新柏拉图主义的观点。他宣称上帝是唯一的,但分有圣父、圣子、圣灵 3 个位。其中的关系是,圣子生于圣父,名为“道”或“逻各斯”。圣父生圣子,是在创造万物之前早已生成了的,也就是说,是超时间的永恒之事。奥里根认为, “生”这一概念,不是生活在时间中的人们所理解的那种有始有终、有生有灭的过程,它虽说是一体的,却是无始无终的连续性。好比太阳和光之间的关系一样,太阳必然发射出光,光渊源于太阳。太阳不分离光,光离不开太阳。圣父生圣子,圣父不分离圣子,圣子由圣父的本性而生,保持着圣父的本质。所以圣子和圣父是同性质的。虽然是一个上帝,但是圣子不是圣父, 正如太阳发射出光,光不是太阳一样。正因为如此,圣子毕竟不象圣父那样纯粹,圣子的性质无疑是圣父减弱了的本性。因而,圣子不如圣父,不可能同圣父一样“全能”。圣子是“道”,作为圣父上帝创造的工具,同时也是上帝和人类之间的“中介”。所以圣子次于圣父,圣父为第一位,圣子则属第二位。

至于圣灵,奥里根的论点是,它具有神的本性,同圣父、圣子一样是精神的。他的功能次于圣子,更不如圣父。圣父通过圣子创造世界,由圣子具体显示其逻各斯,而圣灵则是圣父圣子共同创造中的结果。因此,上帝三位虽然是同一性质的统一神体,但存在着高低等级的区别。圣父是高级的,作为圣子、圣灵则是低级的。圣父通称为上帝,“绝对单一”、“至高无上”, 圣子、圣灵表现为多种多样。所谓低级,是由于任务不同的缘故,本性是同一的①。

奥里根论述三位一体,不过是套用新柏拉图主义的“太一”、“心智”、“灵魂”三个概念。他把“太一”当作至高无上的唯一的上帝,有时又作为圣父。它是抽象的无规定性的纯粹神体。它是万事万物的根源。它不可认识, 难以形容。“心智”则对应圣子,它是圣父的逻各斯,是可认识的。它从“太一”那里流出来,是“太一”本身的流。“灵魂”意味着思想、宇宙之魂, 它就是圣灵。奥里根还几乎只字不差地搬用新柏拉图主义常用的太阳的例子作为证明,强调圣父、圣子、圣灵三位的同一性,又利用“太一”的“发射”、“产生”等过程,来表明圣父、圣子、圣灵在表现形式的差异性。这样,奥里根就把三位一体这个神学命题同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融在了一起,

② 以上引文见奥里根《原理论》,Ⅰ,1— 2;《驳凯尔斯》,Ⅰ,70;Ⅶ,34,38,41—44。

① 参见《原理论》,Ⅰ,4;《驳凯尔斯》,Ⅷ,64—66。

这在过去是未曾有过的。他把基督教教义推向了新的理论高度,初步构建起了以上帝为主题的宗教哲学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