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炮今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舰炮是海上作战的主要武器,当时舰船的作战能力大小是以舰炮的数量和口径的大小来衡量的。1941 年日本建造的“大和” 号战列舰装有 152 门火炮。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航空兵及导弹武器的出现, 海战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舰炮武器的作用明显地降低了。但随着反舰导弹的使用和航空兵采用超低空攻击方式,水面舰艇面临的空中威胁增大了。为此,许多国家又重新研究舰炮,舰炮的作用再次受到了重视。这是因为舰炮可以弥补防空导弹的防御死区,并且舰炮对陆上目标攻击既经济又有效。近年来,国外舰炮发展较快,其主要趋势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
自动化程度高。现代舰炮系统的自动化,除了火炮本身的装弹、发射、开闩、退壳动作外,还实现了目标指示、射击诸元计算、远距离操纵以及瞎火处理、选择弹种等一系列动作的自动化,使操作人员大大减少。如意大利的由“达多”系统控制的双
40 毫米舰炮不需任何人即可应急射击。
-
快速反应能力强。现代舰炮系统由于自动化程度高,随动系统功率大,
因而反应迅速。从接受目标指示到发射炮弹只需数秒钟的时间,这对反击突然发现的空中目标极为有利。
-
舰炮装置向小型化、轻型化发展。由于改进了设计原理,取消了过去的人工操作机构,采用了轻金属结构或玻璃钢的防护装置等,装置的重量大为减轻。体积也大为减小。如美国单
127 毫米舰炮从 58.7 吨减少到 22.6 吨。这将有利于提高舰炮的瞄准速度和系统的反应能力。
-
发射率高。现代小口径舰炮的发射率每分钟达到 3000—6000
发,主要是改进了自动机工作原理和供弹方法。如采用炮身短后座式和导气自动机, 以及转管式或转堂式自动机等。中口径舰炮的发射率亦已达到 60—90 发。
-
射击精度高。舰炮系统的射击精度与火控系统的可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火控系统除了使用高精度火控雷达外,还配置了多种光电观测器材,
采用数字式电子计算机等装置。据统计,1941 年击落一架飞机平均耗弹 4000
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期间,用 37 毫米高炮击落一架飞机约用 800 至 90D 发炮弹,而瑞典研制的现代火控系统控制的 57 毫米舰炮,在一般海情下用 10 发炮弹即可。
- 改进弹丸结构和引信,提高毁伤效果。为了提高弹丸杀伤能力和毁伤效果,现代舰炮普遍采用了预制破片弹和近炸引信,使击毁概率提高数倍至数十倍,用以对付快速小型目标是极为有效的。美国研制的激光制导炮弹用在舰炮上,是砌炮武器的一项重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