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深散射层?
深散射层是拥有大量生物的水层,通常主要是由管水母和某些喜欢群体生活的鱼类组成的,有时节足动物、磷糠虾类、挠足类也会形成深散射层。由于这些生物大量集结于某一水层,因而使这一水层具有散射和反射声信号的作用,对水声器材的使用影响极大。虽然深散射层能很好地反射声波,并能够在声纳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出“假海底”的图像,但是,组成深散射层的生物彼此却可能相距几米远,往往无法通过摄影、捕捞来辨别其组成,只能从潜水装置中直接观察,才能断定深散射层内某些生物的品种。公海中到处都有深散射层,连北极地带也有深散射层。据记载,1959 年 7 月,丹麦皇家海军的赫·沃尔姆海军上校,在北极首次发现深散射层。当时,赫·沃尔姆上校的军舰在斯可夫峡湾使用回声探测器测定海底深度为 300 米,但用水砣复测时,却发现这一深度根本就没有海底。此后,有关深散射层的问题开始
受到人们的注意。根据科学家的观察,深散射层白天一般处于水下 200 米到
700 米的深度处,夜间这一水层上升到海面。为了消除深散射层的影响,有人采取发生脉冲后延长接收器接通时间的办法,或其他更为原始的测量方法,去测量海底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