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卷

第一章 世界主要国家的海上力量美国海军

自 1775 年 10 月 13 日正式成立以来,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起初,它隶属于陆军司令部。

1783 年独立战争结束后,海军随之被解散。1794 年,美国重建海军。1798

年 4 月 30 日海军部正式成立,海军获得了独立军种的地位。同年 7 月 11 日, 国会决定在海军内建立海军陆战队作为独立军种。

1814 年,美国通过了海军长远发展规划,美国海军由此进入发展阶段。在随后的一段时期里,美国国内形势相对稳定,美国开始积极进行陆地领土扩张,海军也参加了一些战斗。例如,在 1846—1847 年的美墨战争中,美国海军攻占了墨西哥城,使美国得以将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城和得克萨斯等地并入美国版图。从 20 年代起,美国进行了产业革命,生产迅速发展,海上贸易剧增。为促进海上贸易发展,海军派出大批舰只赴世界各地驻屯,肃清了加勒比海的海盗骚扰,胁迫北非国家对美国进行赔偿并给予最惠国待遇,迫使中国、东印度和日本对其“门户开放”。1861—1865 年,美国爆发内战。北方海军以海上封锁,切断了南方与国外的贸易交往,使南方战争物资枯竭;又控制了内陆河流,使陆军得以机动作战,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内战后美国海军由 700 多艘舰艇削减至 48 艘,退居世界第 12 位。

19 世纪末,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扩张,与其他列强争夺殖民地,海军因此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1898 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海军全歼西班牙驻古巴和菲律宾的舰队,夺取了菲律宾、古巴、关岛、波多黎各、夏威夷、萨摩亚、威克岛等,获得了美国海军史上向海外扩张的第一个巨大胜利。这场战争标志着美国正式跨入帝国主义的行列。

1901—1909 年,西奥多·罗斯福入主白宫,提出了以战列舰为重点的建

设“世界第二大海军”的方针。仅 7 年,美国海军战列舰总数就已达到 20 艘,实力仅次于英国。由于罗斯福为美国海军的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他本人因此被誉为美国“海军之父”。其生日(10 月 27 日)后来被确定为美国的“海军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为加强作战指挥与控制,于 1915 年成立了海军作战部,并开始实施新的造舰计划。1917 年,美国对德宣战。战时,美国海军主要在大西洋进行保卫海上运输和反潜作战。大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实力由参战时的 6.7 万人猛增至 50 万人,成为稍逊于英国的海军强国。1939 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后,继续大举扩建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两洋法案”,正式组建太平洋和大西洋舰队。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惨重打击。次日,美国正式参战。战争中,美国海军除了在大西洋进行海上运输、反潜和登陆作战外, 还在太平洋积极进行海、空战和登陆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战后,美国海军独霸世界海洋,成为实力最强大的海军。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冷战时代,美国开始奉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外政策。美国海军作为执行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始终处于遏制战略的最前沿。在 70 年代以前,美国海军参加过 170 多次作战行动,特别是在朝鲜战争、古

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中,它都投入过大量兵力。这期间,美国海军还在技术上进行了核革命。到 50 年代未,它不但解决了航母搭载可投掷原子弹的飞机问题,而且解决了航母、潜艇和巡洋舰核动力化的问题,并制造出潜射弹道导弹。

这使美国海军在三军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其控制全球海洋的思想有了可靠的物质保障。美国海军从此拥有了核威慑与常规威慑的双重能力。

1964—1972 年的侵越战争使美国泥足深陷,元气大伤。由于军费大量用于越战,美海军的造舰计划受到严重干扰。

1980 年,里根上台,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战略。这一时期的美国海上战

略视前苏联为主要威胁,准备与苏联打一场全球常规大战。其 3 大支柱是: 实施威慑、前沿防御、盟国团结。平时,该战略坚持前沿部署,旨在维持区域力量平衡,促进国际局势稳定,防止或制止对美不利的危机、冲突或战争发生。危机时,该战略强调对危机作出反应,以制止或控制危机升级,防止引发美苏大战。战时,该战略制定了 3 个阶段的对苏作战计划,其指导思想

是:迫使苏联人应付一场全球性冲突。根据这一战略,美国海军提出到 80

年代未要建设 600 艘舰艇的兵力规划。在核力量方面,以发展战略导弹潜艇为主,以发展战术核武器(如:舰载机核炸弹和核深弹、水上水下皆可发射的“战斧”核巡航导弹)为辅。在常规力量方面,重点发展航母编队作为前沿部署的核心力量,发展核动力攻击潜艇作为反击苏联潜艇的基本武器,发展陆战队远征部队作为两栖突击兵力。

1985 年,美国海军的舰艇数量从 1980 年的 470 多艘猛增至 530 艘,人员也从缺编 10%达到满编。

80 年代未,布什上台以来,国际战略格局发生剧变,华约和苏联的解体

使得战后 45 年来形成的冷战格局迅速瓦解。此外,美国受国内财政经济危机的困扰,早已负担不起庞大的军费开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开始重新调整其海上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关注点:由全球威胁转为地区性威胁。

  2. 作战对象:由针对前苏联转为针对第三世界的地区性强国。

  3. 作战海域:由远洋海域转为近海、近岸海域,包括从远海到近海、从近海到陆上可受到海上支援的浅近纵深。

  4. 作战样式:由侧重海上编队作战转为侧重与诸军种多国部队联合进行对陆作战。

  5. 兵力规模:将大为压缩。人员将削减 1/5,舰艇由 514 艘减至 451 艘,

后备役军人和文职人员分别裁减 20 多万人。到 1995 年,航母将减至 12 艘, 舰载机航空联队将减至 11 个现役,2 个后备役,战列舰将全部封存。但在削减过程中,美国海军注意保留骨干兵力和提高装备质量。目前美国已批准 101 艘水面舰艇装备“战斧”巡航导弹,这将极大地提高舰艇的战斗力。此外, 在 1992—1993 年财政年度,美海军有 41 艘新型舰艇服役,还将新造 23 艘舰艇,以抵销大批舰艇退役带来的损失。

1993 年克林顿上台后,提出了要打赢两场同时发生的重大地区性冲突的

新方针。到 1999 年,海军将保持 18 艘弹道导弹核潜艇、12 艘航母(其中 1 艘为后备役训练舰)、45—55 艘攻击型核潜艇、346 艘水面舰艇。

海军部队与陆战队部队的行政指挥分别由海军作战部长和陆战队司令负

责;其作战指挥分属各联合作战或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负责。海军作战部长和陆战队司令不得影响联合作战或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的作战指挥权。海军部长是文职,只负责制定政策、预算,对部队实施指导与控制,不承担指挥职责。

两洋舰队司令通过舰种指挥系统和特混舰队指挥系统,对其所辖部队实施行政指挥与作战指挥。舰种指挥系统将两洋舰队所辖各种兵力,按兵种或职能分编为 4 个舰种司令部:水面部队司令部、航空兵部队司令部、潜艇部队司令部、陆战队部队司令部。其中只有潜艇部队司令对其部队拥有作战指挥权。陆战队部队的行政指挥由舰队陆战队实施,其作战指挥由两洋舰队负责。舰种司令部是两洋舰队的永久性行政编制,各司令部均由中将级军官担任司令,司令部以下按舰、机种分编为大队、中队或联队、分队三级,实施分级管理。特混舰队指挥系统将两洋舰队的兵力混合编为 4 个作战舰队(第二、第三、第六、第七舰队),作战舰队以下按任务要求(如反潜、登陆等) 设置特混舰队、特混大队、特混分队、特混小队回级,实施分级指挥。一般由恃混舰队来执行具体作战任务。

截止 1992 年底,美国海军现庶力为 53.58 万人,海军陆战队现役兵力

18.19 万人,两者加起来占三军总兵力的 40%强。此外,海军还有文职雇员

28.32 万,后备役人员 12.58 万。陆战队有后备役人员 3.89 万。拥有现役舰艇 464 艘,其中,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30 艘、核动力攻击潜艇 84 艘、航母14 艘、巡洋舰 49 艘、驱逐舰 39 艘、护卫舰 43 艘、导弹艇 6 艘、两栖舰船59 艘、扫雷舰 10 艘、辅助船 74 艘、以及后备役舰艇 35 艘、军事海运司令部舰船 138 艘,外加一类后备役舰船 53 艘。

海军航空兵现有战术飞机 5914 架,其中现役飞机 5384 架。附表一 国防部预算授权(单位:10 亿美元)

1990

1991

1992

1993

陆军

77.9

72.5

67.0

63.3

海军

99.5

94.9

84.8

84.6

空军

92.4

83.6

80.2

83.9

其他

21.2

25.0

38.9

35.9

总计

219.0

276.0

270.9

267.6

注:不含“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的费用。

目前,美国海军实行作战指挥系统和行政指挥系统分开的体制。其指挥体制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