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考试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作为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在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方面起着奠基作用。但长期以来,不少人把政治课当作升学考试的重头戏,学生的考分成为衡量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这根棒子的指挥下, 学校和老师被迫采取“压力底下出人才”,为了能够使学生啃透书本,不是加大作业量,搞题海战术,就是加班加点搞各种名目繁多的练习和测验。这怎能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呢?

《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起奠基作用。”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应试教育虽然能促使学生掌握一些政治概念、观点,也能帮助学生提高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毕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试问:一个人的品行到底何如,能通过一两份试卷反映出来吗?

当然,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并不反对按《大纲》规定的要求, 对每学期或每学年的教材知识进行适当的考试,但只顾追求学生考分,偏废其他品行的“重考轻行”的应试教育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

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要提负起政治方向、思想观点、道德观念形成中总其成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按照《大纲》规定的要求,除了每学年、每学期的教材知识考试外,还加强了对学生品行和觉悟的考核,建立了相应的德育考核档案,把知识、能力、觉悟的考试和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把《大纲》规定的达标要求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定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目标融化于平时教学中。学年或学期注重目标的检查验收,量化评分。在把握《大纲》所规定的目标和要求上,全面兼顾,防止有所偏废,任何重智轻德,重考轻行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开始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素质教育”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疑必须适应这一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大纲》所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