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政治课教学“误区”的尝试烟台市第四职业中专王爱萍于勤奎

初中政治课教学的“误区”我认为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把政治课教学误认为是专门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一门专业课,为“应试教育”整天在课堂中向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上课划杠杠,课后背杠杠,考试考杠杠,教师学生为分数而奔波不息。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是保住了几个“尖子”而丢掉了根本,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教学。这种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教学,使大多数学生成了学校教育的“配角”,而那几个所谓尖子的“主角”,也多半成了高分低能的“多种残废综合症”患者。其二是把政治课教学误认为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专门理论课,脱离课本基础知识。不着边际地联系实际的教学,使学生幻想纷飞,志大才疏,丢掉了教材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教育,使学生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不大。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长期的政治课教学中为“误区”作了两点探讨。一、把政治课教材作为一门文化课来进行教学,坚持以课堂教学工作为中心,实现政治课素质教育课程化,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抓素质教育的培养。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首先,在学生开学初确定本学期政治课的总体教学目标,再确定各单元的明确目标,然后确定每一课的具体目标,目标越明确,越具体,越有利于改进教学。拟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任务的首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其次,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这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为完成教学目

标,又拟定好几个层次的教学计划,作出具体安排。

第三,认真备课,对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对备课进行“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第四,上课确立向课堂 45 分钟要质量的教学思想,强化师生双边的“堂堂清”意识,上好每一节课。对每节课的要求是:突出重点,排除难点,目的明确,内容充实,充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五,政治课对学生的作业设置要少而精,作业的布置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学过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第六、政治课教导,内容要精,方法要活。教学艺术的高低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我又采取了一些较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故事法、插图法、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创设情境等,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使学生克服了对政治课的“惰化”状态, 而且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把政治课作为一门文化课,让学生去学习掌握,其目的就是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去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政治课教学脱离教材,不着边际地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育,我觉得也是不可取的。作为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用学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运用历史的全面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说明有关的政治、经济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克服那种不着边际的联系实际的倾向, 采取了理论教学与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的作法、理论教学结合学生日常行为的做法、理论教学结合学生思想教育的做法、理论教学结合时政教育的做法、理论教学结合行为规范训练的做法、理论教学结合第二课堂教学的做法等。使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既牢固地掌握了课本中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又增强了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集体主义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意识,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长期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学期在教科中的优势,把知识传播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授课时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接受基础课同时,通过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获得理性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们为昌盛民族、富强祖国而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