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景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或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发现”获得结论, 以形成良好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系统,同时,通过创设特定的环境或渲染气氛,将学生带入饱含正义情感之中,使其在心灵深处形成强烈的共鸣与震撼,从而促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充分利用精彩语言
通过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小说或电影故事中的情节、名言、俗语等创造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
比如,我在讲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时,引用了很多成语:“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等等。我在讲“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时,引用了文天祥的《正气歌》,陆游的《示儿》等中一些名言,又如,我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分析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旧事物的更替发展。
- 利用投影、录像、录音等电教手段
例如,我在讲高二《思想政治》上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时,利用漫画投影“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漫画的内容是:贝克莱(1684—1753),英国大主教,著名的哲学家,是一个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者,他提出一个公式:“存在即被感知”,意思是说,外界事物就是我的感觉,离开了我的感觉,世界上就没有任何存在。漫画形象地揭示了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理论是愚蠢可笑的!这幅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一出现,同学们大发感慨,“如果像主观唯心义者贝克莱那样行事, 只能是掉下悬崖,粉身碎骨。”
- 利用手势、模仿等体态语言
例如,我在讲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时,我用手比做蛇,做游动动作, 用另一只手握成拳,指着手的前部做打击状,然后发问“打蛇要打七寸,打要害部位,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抓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达到了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