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 从中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看
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较快,渐趋成熟,但心理却很不成熟。这一时期充满了矛盾,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时期。中学阶段(尤其初中),被心理学家称为易犯错误的“危险年龄”。
-
思维发展逐渐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喜欢争论,不盲从和轻信老师、家长及书本知识。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济,知识浅薄,思想单纯幼稚,因此分析问题时往往主观武断,带有极大的片面性。比如:讲“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有的同学就说“不平等”,他的依据是邻居的案子,或是途听道说的案例、“新闻”等。
-
自我意识和成人感的形成。此时,有较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强心理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想表现出自己是大人了,而不是儿童,不愿受老师和家长的“保护”,希望得到成人那样的尊重。但当需要不能满足或遇到干涉时,就会产生对抗心理。
-
思想敏感,对外界的事物好奇心强烈。你不让看的东西,他越想看; 你越禁止的事,他越要究根问底。
-
个人需求不稳定、不实际,不能满足时,会采用不正当行为方式来强行满足。这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等厌世情绪,转而导致逆反心理。
-
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是非混淆。比如:对外来文化,西方的生活方式等极易全盘接收。
-
随着生理的不断发展和知识水平的不断增长,中学生的情感渐趋成熟、稳定,对人际关系的需求表现出多元性和多层次性。如:他们对教师的需求,并不满足于能“授业解惑。”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不接爱,而产生对抗心理,此外,教师的相貌、身体、语音姿态、服饰打扮等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 从客观方面看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态,它的产生受一定客观因素影响。
- 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缺陷
①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较抽象,教材体系改革滞后。
②政治教师素质相对偏低,尤其是农村中学,本专业毕业的教师相对缺少,改行替补的教师占一定的比例。
③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人生观等已发生变化,而有
的教师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中学生中出现的思想和行为,不是疏导而是当“消防队”甚至简单的限制。
④教学方法机械、呆板,教学手段落后,习惯于应试教育。
⑤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沟通。有的教师常有“师道尊严”的心理,不能正确面对学生,导致不正常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深度与逆反心理成反比。有的教师忽视因材施教,使后进学生产生挫折心理,导致逆反心理。
- 社会影响
①有关的教育部门,学校本身对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智育而轻德育。
②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某些领导、家长,甚至其他学科的个别教师,都认为思想政治课可有可无,使学生受到极为不良的严重影响。
③某些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新的读书无用论,“一切向钱看”等社会现象及错误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