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目标教学中反馈矫正的尝试
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东关小学张诚
反馈矫正是小学思品课目标教学中“明理达标”的关键环节,是强化学生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要实现教学最优化过程和保证明理达标的效果,就必须研究教学信息的反馈矫正。下面,就思品课目标教学如何反馈矫正谈几点尝试:
(一)凭借目标测试反馈矫正。就是在期末、期中、单元、章节的教学后,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基础知识要点以及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具有“强化、矫正”功能的试题,进行检查测试。其方法可笔试也可口试,还可借助课堂提问和课堂作业练习的检查。通过对测试情况的分析研究,归纳综合来获取“教”和“学”中得与失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要点掌握的程度如何、学生道德认识的概念是否清楚明白,能力是否达到相应的目的、现有水平怎样、有什么差异;教材处理是否得当,教法是否最优,提高质量、明理达标的关键何在等等。从而针对这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进行矫正提高。对于共性问题集中矫正,个性问题单独矫正,也可让学生相互自我矫正。这样,及时反馈,及时矫正,重视了明理达标的形式过程,把明理达标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显然有利于明理达标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巧用辨析质疑反馈矫正。“疑乃学之端,思之始”。辨析质疑反馈矫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辨析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懂美丑,或者探究道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或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辨析质疑,一方面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可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澄清模糊观念,提高辨别能力,促进正确的道德观点和认识的形成,更好地起到明理达标之作用。如在部分课文教学后,针对学生的实际,适时地让学生辨析质疑下列问题:1.既然平凡劳动意义伟大光荣、平凡劳动者受人尊敬,那么科学家、工程师的劳动是不是就不重要、不伟大?长大当一名平凡劳动者,我们还有必要上大学吗?(《劳动不分贵贱》一文)。2.集体利益是不是总和个人利益相矛盾?(《服从集体决议》一文)。对于这些学生容易混淆、模糊、产生错觉的道理,教师要尤为重视引导学生辨析质疑探索。分清是非曲直,辨清真理谬误,强化道德观念,明确道德认识。在质疑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主动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质疑条件,于无疑处生疑,不断地引导学生释疑。这样让学生在辨中反馈矫正、在辨中明理达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三)运用纵横比较反馈矫正。“比较是最好的鉴别”。在教学中,有时为了向学生阐明某一道理,就需要以足够的事例和详实的材料,包括一此数据、图表等, 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虚理实说来反馈矫正,实现教学目标。如讲《前进吧! 祖国》一课时,为了说明“社会主义祖国在前进”和“社会主义在中国有着无可比拟的生命力”的道理时,为了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增强可信度,感到无可辩驳,可先采用数据图表等具体的事实,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纵向比较, 即自身的今昔对比。使学生明确地感触到“祖国在前进”。还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家庭或家乡的变化来进一步印证它的可信度。为了论证全面,使其无懈可击,还可从现实的角度采用横向比较,即同有可比性的较为先进的国家,
在一定时期的状况比较。这样使学生既能充分感知到“祖国在前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又能澄清部分学生由“中国不如外国先进”进而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糊涂观念,从而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实现教学目标。
(四)在察颜观色中反馈矫正。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面部表情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显示器。我们也知道小学生的感情丰富而外向。学生对学习的理解程度可从他们的动作、语言、表情反映出来。表情是他们在学习知识时所产生的情绪,它为教师获取所馈信息提供了观察依据。一般说:如果他们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明白了,则表情肯定欢快、兴奋,课堂表现活跃,兴趣浓厚; 如果发愣发呆,表情有期待之感,肯定是对所学知识尚未完全理解或是遇到疑难;如果兴趣索然、冷淡或漠然置之,则是厌恶学习的表现⋯⋯。总之,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察颜观色,根据学生的表情变化获取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理解情况,以此来有针对性地反馈矫正,调节教学,提高明理达标的效果。
(五)通过行为考察反馈矫正。行为受到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支配与调节,是道德认识与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所以,学生的道德行为怎样,就反映出他的道德认识如何。因而,教师可从留心观察学生的习惯行为中获取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的反馈信息以调控教学,达到矫正提高、强化认识的目的,在此期间要注意发挥运用榜样导向反馈矫正方法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讲《拾到钱包心里想》一课时,恰好一位学生课前把自己在班里拣到的钢笔交给老师。针对这一现实,在讲课中为了矫正学生的道德认识,强化正确的道德观念,一方面讲拾金不昧的故事,发挥榜样导向功能,一方面随即让学生辨析讨论:一位同学把课前在班里拣到的一支钢笔交给了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还特意在:“课前、班里”几个字下面加了着重号以提示思考,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几乎同时答到:“‘对。’因为他拾金不昧, 拾到东西能交公”⋯⋯。面对这样的回答,我没马上肯定,又强调“课前、班里”几个字,继续问到:“假如你自己丢了东西心里怎么想?”学生回答: “很着急,想马上找到。”“那么你拾到了东西又怎样想呢?”这时有的学生说:“应该马上找到主人,因为他心里一定很着急。”那么你说:“这位同学这样做对吗?”那位同学答到:“我觉得他应该先问同学一声,没人回答再交也不迟。因为在班里拣到的,肯定是班里同学的,不问一声就交给老师是想让老师表扬他。”这时这位教师接着说:“这位同学回答比较全面, 拾金不昧实质上是为失主着想,急他人的急,想他人所想,并不是为了让人表扬,否则,显然是错误的。当然,这位同学也不可能是这样想的。”这样在行为考察中反馈矫正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拾金不昧的内涵真谛,提高了道德认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行为考察所提供的反馈信息进行矫正,提高认识, 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
总之,反馈矫正方法多样,及时准确地反馈,及时准确地矫正,确实是思品课目标教学中明理达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对于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