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动能定理 97

方法一经过多点测量后用图线法来得出实验结论,可以观察实验的整个过程,原理上优于只观察始末两个状态的“二点式”验证法(如方法二)。

方法一

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带定滑轮的木板,小车,动滑轮,弹簧秤,天平,砝码,刻度尺,砝码盘,细绳等。

操作

如图(a)安装好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后面用垫块将纸带垫平, 以减少拖进的阻力。调整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使小车能拖着纸带匀速前进,然后将弹簧秤读数调成零。(如弹簧秤的读数不可调,则可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作为初读数。)

验证动能定理 97 - 图1

  1. 在砝码盘中增加适量的砝码,释放小车,在细绳拉着小车作匀加速运动的同时,读出弹簧秤的读数 F。重复三次,选一条最清楚的纸带待处理,取三次弹簧秤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拉小车的力。如弹簧秤的初读数不为零,则要将平均值减去初读数作为拉小车的力。

  2. 验证动能定理 97 - 图2舍弃纸带中前面一些太拥挤的点,从某一点开始每隔两点选择一个点,分别标上 A、B、C⋯⋯J 等字母(图 b)。用刻度尺测量出 B 到 C、D⋯⋯J 各点的距离 s1,s2⋯⋯s8

  3. 用刻度尺测量出 AC 的距离,除以 6T(T 是打点器的周期),即是 B 点的即时速度 v1。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测出 C、D、E⋯⋯J 各点的速度v2、v3、v4⋯⋯v9。

  4. 用天平称出小车的质量m,即可用动能EK

= 1 mv2计算出小车在B、C、

2

D⋯⋯J 各点的动能 EK1、EK2、EK3⋯⋯EK9。将小车在 B 点的动能作为初动能,可以算出小车到 C、D⋯⋯J 各点时动能的增量△EK1、△EK2⋯⋯△EK9。

以横轴代表小车从 B 点开始经过的距离 s,以纵轴代表小车以 B 点为基准动能的增量△EK,作△EK-S 图,可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EK 与 s 成正比,即△EK=Ks(也可以用线性回归法证实△EK 与 s 成正

比,具体方法见基础篇第 57 页的有关内容)。用图解法求出图线的斜率k,如果 k 在误差范围内与弹簧秤的读数 F 相同,即可验证动能定理△EK

=F·s。

方法二

原理 一物体从斜面(A 点)滑到平面上(B 点),A 点的高度是 H, 斜面上滑行的距离是 l1 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是 l2(图 a)。根据动能定理, mgH=μmg·cosθ·l1+μmg·l2。化简可得 H=μs 即μ=H/s。

验证动能定理 97 - 图3

器材 表面情况基本相同的木板 2 块,小车,刻度尺等。

操作

  1. 将木板的一头垫高,使小车被推一下后能在斜面上匀速(目测) 下滑。用刻度尺测量出斜面的水平长度 l 和垫高的高度 h,即可知道小车的磨擦系数μ=h/l(图 b)。

  2. 将两块木板对接放置成相连的斜面和平面。将小车在斜面上 A 点由静止释放,一直滑行到平面上 B 点停下来。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运动的水平距离 s 和 A 点的高度 H(图 c)。如果在误差范围内μ=H/s 即粗略地验证了动能定理。

验证动能定理 97 - 图4验证动能定理 97 -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