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特殊的直线运动,在实验室中要得到较好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容易的。方法一、二中当物体达到收尾速度时,作的是较好的匀速直线运动。方法三是采用适当的补偿方式,以期获得较好的匀速直线运动。

本实验的三种方法都应用图线法来研究物体运动在性质。其优点:一是能全面地研究整个运动的过程,在较大的范围内考察物体是否作匀速运动;二是有利于发现和剔除个别粗差。

方法一

原理 小钢球在液体中下落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三个力:小球的重力 G,液体对球的浮力F 和液体的粘滞阻力f。根据斯托克斯公式 f=6πηvr,其中η叫液体的粘滞系数,v 是小球运动速度,r 是小球半径。当小球刚开始运动时,速度尚小,粘滞阻力也不大,因此小球作加速运动。当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上述三个力达到平衡,小球开始作匀速运动。

器材 玻璃圆筒(高 30—40cm、直径 6—8cm),秒表(或节拍器),橡皮筋8 根,小钢珠(直径 1mm)20 粒,蓖麻油(或洗涤精)等。

操作
  1. 将玻璃筒装满蓖麻油(或洗涤精)。筒身上每隔 5.00cm 扣一圈橡皮筋,作为标志线。橡皮筋圈在的平面要尽量与筒身轴线垂直。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可将一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在筒身上,视线沿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观察,调节筒前的橡皮筋挡住筒后的橡皮筋即可(如图)。

  2. 在圆筒口上蒙上一张纸,在纸中心处戳一个洞,能让小钢珠落下即可。这样可保证小钢珠每次都基本上沿圆筒轴线下落。

  3. 用镊子将一粒小钢珠从洞中放下,仔细观察当小钢珠到达标志点 0 时,是

否已基本达到收尾速度。如果尚未达到收尾速度,则要将标志点 0 向下移。

  1. 用镊子从洞中放下一粒小钢珠,当它经过标志 0 点时开移表,到达 1 标志

点时停秒表;再放下一粒相同的小钢珠,经过 0 标志点 0 时开秒表,到达 2 标志点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1时停秒表;⋯⋯如此重复七次,分别记下小钢珠从标志点 0 到各标志点的时间。

  1. 以标志点 0 到各标志点的距离 s 为纵轴,以小钢珠从标志点 0 到各标志点的时间t 为横轴,在坐标纸上作 s-t 图。如果图线是一条直线,而且在误差范围内通过原点,可以认为小钢珠的位移和时间成正比,即小钢珠作为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就是小钢珠匀速运动的速度。也可以用线性回归法证实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具体方法见实验 61 按语。
注意
  1. 圆筒要竖直放置,尽量使小钢珠一直沿着圆筒的轴线下落。

  2. 因为液体的粘滞系数与温度有关,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温度不变。

  3. 为了减小计时的误差,每个标志点要重复一次,取两次计时的平均值作为时间t。

  4. 如果计时条件允许,可以在小球一次下落的过程中,即记下小球从标志点0

    到各个标志点的时间。

实例 用直径为 1.977mm 的小钢珠做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s(cm)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t1(s)

2.9

6.0

8.0

11.1

14.8

16.6

20.3

t2(s)

3.0

6.2

7.8

10.9

14.4

16.2

20.7

t(s)

3.0

6.1

7.9

11.0

14.6

16.4

20.5

以s 为纵轴,t 为横轴,作s-t 图(如图),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小钢珠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小钢珠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直线上取两点P1(2.9,5.0),P2(22.5,39.5),求出斜率 k=(39.5-50.)/(22.5-2.9)=1.76,可

得小钢珠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1.76cm/s。

用线性回归法处理实验数据:相关系数 r =0.996,大于线性关系显著的标准0.874,说明s 与t 成线性关系;截距 b=0.22,小于截距的误差Δb=0.89,说明回归直线在误差范围内过原点,即 s 与t 成正比,同样可以得到小钢珠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回归直线的斜率k=1.74,与图解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2

说明
  1. 此实验也可以不用橡皮筋而直接利量筒上的刻度线作为标志线。为了保证视线与量筒轴线垂直,可以在量筒后面靠近量筒处竖直立一面镜子。当眼睛看到刻度线与它在镜子中的像重合时,便说明视线已经与量筒轴线垂直(注意,镜面要与量筒轴线平行)。

  2. 此实验也可用节拍器代替秒表来做:撤去玻璃筒上除标志点 0 之外的所有橡皮筋,准备一支能在玻璃上作标志的铅笔,将节拍器的周期调节为 1.0s。将小钢珠沿圆筒轴线放下,待它越过原来的标志点 0 后,每隔 3.0s 用铅笔记下小钢球的位置,然后用米尺测量出从第一条线到其他各条线的距离,也可以得到系列 s- t 的数据。所不同的只是前者是距离作为自变量,后者是时间作为自变量。

方法二

器材 玻离笔(长 40cm,直径 2cm),橡皮塞(配玻璃管),磁铁,橡皮筋 8 根,小木块,图钉等。

操作
  1. 取一块直径约 1cm 的圆柱形小木块,两边钉上两个图钉,用油漆漆成醒目的颜色(图a)。

  2. 将玻璃管装满清水,两头用橡皮塞塞紧(里面不要留有气泡),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利用磁铁吸引小木块上图钉的作用力将小木块固定在玻璃管下端(图b)。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3

  1. 移开磁铁,小木块开始向上运动,很快接近收尾速度,得到一个较好的匀速直线运动。

  2. 调节小木块上图钉的个数,可改变小木块的收尾速度。

  3. 标志点的设置,实验的做法及数据处理方法与方法—完全相同。

方法三

器材 斜槽轨道(J 2127 型),筒式计时器(J 2020 型)。

操作
  1. 按仪器说明书安装好斜槽轨道和计时器(左边是光电门G1,右边是光电门G2,如图a)。

  2. 将计时器的“光控—同步”开关置在“光控”处,“计数—计时”开关置在“计时”位置,互换开关关置“1”(如“1/10-1/100”开关,则置于“1/100” 处),然后打开电源。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4

  1. 将光电门 G1 和 G2 置于直轨道左部且相距 10cm。计时器上吸放开关置于

“吸”位置,将钢球吸在斜槽轨道的电磁铁下。用置零按钮清零后将吸放开并拨向“放”位置,计下钢球通过 G1G2 之间距离所用的时间t1。再 G1 和G2 移到直轨道右部,相距仍为 10cm,用同样的方法测出钢球通过 G1、G2 之间距离所用的时间t2。反复调节三脚座和支架的高度,使t1=t2,即可以为轨道已“调平”。

  1. 把光电门G1 对准标尺上 10.0cm 刻线,光电门G2 对准 30.0cm 刻线。

  2. 将计时器的吸放开关置于“吸”位置,让斜槽轨道上的电磁铁吸住小钢球。使计时器显示数复零后,将吸放开关拨向“放”位置,小球即滚下,依次通过 G1、G2 两个光电门,计时器下小球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s 的时间t。

  3. 光电门G1 位置不变,将光电门G2 向右移动 5.0cm,对准标尺上 35.0cm 的刻度线,然后重复操作(5),再计下一个时间t。每计下一个时间后,都把 G2 向右移 5.0cm,直到G2 退到标尺上 60cm 处为止。

  4. 以G1 和G2 之间的距离s 为纵轴,以钢球通过这段距离的时间 t 为横轴,在坐标纸上作出s-t 图。如果图线是一条直线,而且在误差范围内通过原点,可以认

为钢球的位移和时间成正比,即钢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直线的斜率就是钢球匀速运动的速度。也可以用线性回归法证实s 与 t 成正比,具体方法见基础篇第 57 页有关内容。

注意
  1. 轨道“调平”的工作不能用水平仪来调,因为轨道对钢球存在摩擦力,只有将轨道的右端;调得比左端略低,使钢球受的下滑力与摩擦力大致平衡,才能实现较好的匀速运动。

  2. 为了减小计时误差,对实验中每一个时间应重复测量几次取其平均值。根据统计规律,重复的次数可在 5—10 次中间选择。

  3. 为了减小时间测量的相对误差,被测时时应适当长一些,因此最短的一段距离不要选得过短。

  4. 钢球从斜槽上滑下的高度要选得适当:过大了钢球在下滑过程中滑动的成分容易增加,造成实验的重复性不好;过小了摩擦力的影响将变得明显起来。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5

  1. G1 不能离斜槽太近,以免钢球在通过G1 时还带有较明显的滑动。

  2. G1 和G2 两个光电门上透光孔 1 和 2 的高度一定要相同,此时钢球两次挡光所经过的路程s'和两个光电门指示刻度线之间的距离s 相等(图 b)。如果两个光电门透光孔高度不一样,则s'可能比 s 小如图(c),也可能比s 大如图(d),这都要引起计时的误差。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6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7

实例 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

s(cm)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t1(s)

0.51

0.63

0.71

0.88 0.99

1.07

1.22
t2(s)

0.50

0.60

0.74

0.82 0.96

1.05

1.26
t3(s)

0.48

0.62

0.76

0.83 1.02

1.11

1.20
t4(s)

0.49

0.61

0.73

0.84 1.01

1.08

1.26
t5(s)

0.48

0.58

0.74

0.85 1.00

1.06

1.24

t(s)

0.49

0.61

0.74

0.84 1.00

1.07

1.24

以s为纵轴,t为横轴,作s − t图(图e)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说明钢球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即钢球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直线上取两点P1(0.24,10.0),P2(1.30,53.0),求出斜率 k=(53.0-10.0)/(1.30-0.24)=40.6,

可得钢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40.6cm/s。

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50 - 图8

用线性回归法处理实验数据:相关系数 r =0.997,大于线性关系显著的标准0.874,说明s 与t 成线性关系;截距 b=0.23,大于截距的误差Δb=1.25,说明回归直线在误差范围内过原点,即 s 与t 成正比,可以得到钢球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回归直线的斜率k=40.6,与图解得到的结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