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并存及其对日本学术和教育的意义(1)德川幕府的文教政策

公元 1598 年,丰臣秀吉死去。另一个实力强大的封建主织田信长的德川

家康(公元 1542—1616 年)推翻了丰臣氏的政权,征服各种反对势力,而成

为全国的统治者。公元 1603 年,德川家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今

东京)建立幕府。从这时起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止,德川幕府的统治延续 260 多年,日本历史上称为“江户时代”,或称为“德川时代”。

德川家康在建立幕府以前,对于学问就很感兴趣。公元 1593 年(文禄二年),他招聘当时的著名儒学家藤原惺窝(公元 1561—1619 年)等到其领地讲学,收录各方面的知识,吸取历史上政治统治的秘诀和经验。从总结历史经验中,他认识到,依靠武力只能取得政权,而不能治理天下;要治理天下, 还必须奖励学问,实行文治。公元 1601 年(庆长六年)他在山域伏见建立学校。第二年,又将荒废多年的金泽文库的藏书移到江户域内的富士见亭,创建富士见亭文库。他还热心提倡保存古代文献,使用木板活字刊印《贞观政要》、《孔子家语》、《周易》、《武经七书》、《大藏一览》、《群书治要》等各种古书。

德川家康在取得全国的统治权以后,更加重视以朱子学为主的儒学,积极复兴儒家学说。1605 年(庆长十年),他招请藤原惺窝的高足弟子林罗山

(公元 1583—1657 年)为顾问。林罗山对朱熹学说颇有研究、倍加崇信。他在幕府中宣讲《论语集注》,传播朱熹学说。林氏家族自从林罗山以后,世代任幕府主讲儒学的教官——大学头,对幕府的学政影响很大。公元 1615 年(元和元年)德川家康制定公家和武家必须遵守的各项法令,其中都有奖励学问、倡导学习的规定。如公家法令的第一条规定:“公家与众家、须勤学好问”;武家法令的第一条规定:“文武弓马之道,应专心学习,文事武备,须兼筹并顾。”德川家康一方面积极奖励复兴儒家学说,而另一方面却对天主教的传教和洋书的输入加以严格限制。公元 1612 年(庆长十七年)下令禁止天主教的传教活动。

德川家康对儒学的复兴如此热心和积极倡导,其原因在于利用朱子学派的儒学来维护幕藩体制;而朱子学的学说,尤其是这个学派的伦理学和经济论能够为他建立的封建等级身分制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巩固其封建社会秩序。德川家康的奖励儒学政策,被他的后代子孙所继承。历代的将军都遵循家康的遗训,极力奖励学问。当时把朱子学奉捧为“官学”,视其他儒学派为异端,禁止在幕府学问所里讲授。同时,对各地设立的藩校加以资助,实行奖学政策,优待儒学者。

总而言之,在江户时代以前,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是宗教(即信仰佛教和神社等),而学问只不过是佛教的附属品而已。但是,到

了江户时代,人民有了非宗教的现实主义思想,因此对人民进行思想统治的手段只靠宗教也就不够了,还必须采取带有现实主义的思想。而能够满足统治者这种需要的乃是儒学。因此,德川幕府的历代将军都对儒学积极加以提倡和利用,并采取了培养完全独立于公家和僧侣之外的大批儒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