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学”主义的学校教育观

明清之际,旧式学校的教学内容、人才观、考试方法、教学方法等等, 都已不适应时代的潮流,而亟需改革。而书院原本异于官学,且救官学教育之弊,倡导学术自由,反对个性束缚。在明末清初这样的社会变革时代,启蒙教育思想家们以书院为基点,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作一历史的检讨,而要求以新的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学术风尚改造旧教育制度,建立有别于其时官学和已经官学化的书院的新式学校。同时,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教育制度稍有所闻,如艾儒略的《西学凡》对此有所介绍;在徐光启的年代,已听说西方有专攻《几何原本》的书院。在西学的一定影响下,颜元、梅文鼎等都继承、发扬书院更新教育的优秀传统,提出新式学校的构想。而明清之际对学校制度的改革设想,则为近代教育革新和新式学堂的兴起提供了思想素材和一定的经验。

①黄宗羲的学校观。黄宗羲认为,学校是评定天下是非的场所。

三代以上,学校不仅是养士的场所,而且是议论天下是非的场所。既然天下兴亡系于万民百姓之忧乐,那么,必须给天下百姓议论、讥评时政的权力和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①。即天子虽理朝政, 但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且天子亦“不敢自为非是”, 而只能“公其非是于学校”,让天下人皆参政议政。作为学校的学生,更是应该积极关心天下大事,时时忧虑百姓之疾苦,这才称得上是具备了“士” 的品质。

但是,三代以后,封建统治者往往乾纲独断,“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责以为非”。学生在学校则富贵熏心,汲汲求仕途;出仕后则“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为贪官豪吏, 与君主共同敲剥天下百姓。而学校则全无三代时“诗书宽大之气”,却成了“科举嚣争”的场所。有才能、有品行之士,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而与学校无与也。他们聚于书院以议论天下时政,却遭到朝廷的禁毁。可见,三代以后的学校,不仅全失三代学校之意,且朝廷与学校和书院为敌。因此,黄宗羲愤慨地说,坏天下之教者天子,坏天下之学校者也是天子,而非在学校之人。

总之,黄宗羲在《明夷待记录》中,对封建政治、法律和土地、财税等制度,提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以为正是黑暗的封建统治,使“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故所谓“治国平天下”之人才,不能是“规规焉以君臣之义

①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①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而是应当以“兆人万姓”之人民利益为上。由此,学校应是培养为“兆人万姓”服务的人才,而学校也是“兆人万姓”评判、议论天下时政的场所。这番政治设想和对学校性质、任务的规定,鲜明地表达了近代民主主义的思想。其时,启蒙思想家皆程度不同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但没有象黄宗羲那样,系统地批判封建制度的各个方面,并提出反封建的纲领。

从教育内容而言,黄宗羲认为,学校的教育内容,除“五经”之外,还当有兵法、历算、医学、射术等各项实学。

②颜元漳南书院的课程计划。颜元 62 岁时,在肥乡县的屯子堡办漳南书院。除“教以读讲作文应时之外”,颜元主要是教学生“习礼、习射、习书数、举石、超距、技击、歌舞”①。在主持漳南书院时,他将其平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皆一一规划而实行。

其时,书院建筑的规划甚是宏远,但是,仅建成“习讲堂”。颜元曾在其中堂书一对联,文曰:

聊存孔绪,励习行,脱去乡愿、禅宗、训诂、贴括之套;恭体天心,学经济,斡旋人才、政事、道统、气数之机②。

这幅对联,既体现了颜元对旧教育的批判(脱去乡愿、禅宗、训诂、帖括之套),又展示了他对新式教育的设想,即谓教育内容当包括经济、政事、道统、气数之机,以培养斡旋人才,而教育方法则是以“习行”为主。

颜元所主张的教育内容,是所谓三事、六府、三物。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六府指水、火、金、木、土、谷。三物指六德、六行、六艺。其相互间的关系是:六府即三事之目,“其实三事而已”③。三物即三事,“六德即尧舜所为正德也,六行即尧舜所为厚生也,六艺即尧舜所为利用也”。这样,其所主张的教育内容,即是三物。而三物之中,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基本,是“六行之材具,六德之妙用”。因为,“艺精则行实,行实则德成矣”①。因此,六艺教育,是颜元教育的主要内容。

按照这一原则,漳南书院中的课程设置,则与以往一切书院不同: 文事斋:课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等科。

武备斋:课黄帝、太公及孙吴诸子兵法,攻守、营阵、陆水诸战法,并射、御、技击等科。

经史斋:课十三经、历代史、诰制、章奏、诸文等科。艺能斋:课水学、火学、工学、象数等科。

理学斋:课静坐,编著程、朱、陆、王之学。帖括斋:课八股举业。

饶有意味的是,在建筑布置上,帖括斋和理学斋皆北向,以示为周、孔正学之敌对;且暂时设之,以后准备废弃。

从这些设施中,我们可以看到,颜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了文科、理科、工科、军事等各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能使学生博闻强识,学有专长,全面发展。这里,颜元着力于知识领域的开拓,将传统教育所不屑道、不乐为之

①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叙略》。

② 《习斋先生年谱》。

③ 《习斋记余》卷九。

① 颜元:《四书正误》卷三。

形而下者,皆作为漳南书院中的课目,是教师所当传授的内容,为学生当掌握的知识。

尤其是艺能斋所设的水学、火学、工学、象数之课目,即墨学的“役夫之道”,自孔子以来,从未正式在学校课程中占一席之位,而颜元创其始。41 岁时,他为及门弟子申订学规,明言:“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①他认为,周公、孔子皆是“专以艺学教人”,而当前士子“惟业八股,殊失学教本旨”。为复兴周公、孔子之教,他希望门生们与他共同学艺。他对学友王法乾说:“书数功即治心功”,因此,他刻苦研习数学,“自九九以及因乘归除,渐学《九章》”。又告诉王法乾:“农政要务,耕耘收获,辨土酿粪,以及区田水利, 皆有谟画。”由此可见,颜元对数学、农学等各项实学的科目,都是极其重视的。他为学生安排课目日程:

一六日课数,三八日习礼,四九日歌诗习乐,五十日习射。

完全是以“六艺”为教。而在漳南书院的教学规划中,他将原先的“六艺”之学扩大补充,设立专斋,类似现代的专业技术学校。

与颜元的思想相一致,李塨提出“学用一致”的“分科以为士”的学制和分科试用的取士制度。其分科如:

(一)礼仪(附经史有用之文);

(二)乐律(附经史有用之文);

(三)天文、历象、占卜(附术数);

(四)农政;

(五)兵法;

(六)刑罚;

(七)艺能、方域、水学(附医道);

(八)理财;

(九)兼科(如天文、艺能二科,兼科者但可少少知之)。共九科,分之各署,以试其事。而学生分科专习一事一艺,或天文、数学,或农学,或军事,或法律,或专门技术,或经济一类,而取士即考核其专业知识,并试以实事,然后随才授任。从这里,我们可看到近代学制和考试制度的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