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复古”与复兴
有些人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是一段和过去彻底决裂的时期,此时由于古典的罗马的再度兴旺,而使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冬眠了。文艺复兴晚期的学者们认为这种解释严重地歪曲了事实。他们发现西方人一直持续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和过去紧密联系。回到古代是为了当时前进所需的智慧。在此既有连贯性也有复兴意义。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变化根植于 11、12 世纪。在这两个世纪中,西方人在他们的文化中恢复了古希腊、罗马人的思想。正是这种思想迷住和控制了他们的心灵。文艺复兴是这个过程的继续,是一段人们关心人超过关心神的时期。当过去的闸门一旦打开,人们又陷入了对古代过分虔诚和崇拜之中,以至于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人们还得重新来平衡人与神、理智与感情、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其实,“文艺复兴”这个名称远未能把这时代的特点表达出来,它不是古代文化的简单恢复。所谓文艺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利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束缚和教会的精神统治,需要与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生活相适应的新的世俗文化。人文主义就是资产阶级最早的一次反封建的新的文化思潮。人文主义也是指以人和自然为对象的世俗的人文学科。研究这种世俗的人文学科的新思潮的人称为人文主义者。
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原意指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其基本涵义有二:一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二是指人类精神的觉醒,反抗中世纪的精神桎梏,追求人的个性的圆满发展。
为摆脱中世纪封建主义的文化链条和思想囹圄,资产阶级的先驱者们竭力求助于和广泛利用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成果。这是因为他们从古希腊罗马
文化的宝库中,发现了许多与封建神学相抗衡的积极因素。就是说,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以及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正好与中世纪神学教育的枯燥的教条主义和冷酷的禁欲主义形成强烈的对照。他们所利用的不仅是希腊和罗马作家著作中的文体、结构、修辞方法,而且还利用了这些著作中的哲学的、文学的、历史的内容。古典的传统在整个中世纪里在某种程度上都保存在意大利。意大利的作家和学者曾在欧洲的一切城市里搜求古代的手抄本,特别是 1453 年拜占廷的君士坦丁堡陷落以后,大量珍贵的古典手抄本经希腊的学者带到意大利,从而使意大利有这种可能把古典的著作刊印出来。例如维吉尔的著作印行于 1470 年,荷马的《伊利亚特》印行于 1488 年,《奥德赛》
印行于 1504 年,拉丁文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印行于 1469 年(该书的希腊
文原本则印行于 1495 至 1498 年),《柏拉图全集》的拉丁文译本印行于 1483
年(该书的希腊文原本印行于 1531 年)。经过长时期的宗教神学统治后,一接触到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的内容,使人们耳目一新。这些内容被新兴的资产阶级当作宝贵的养料,吸收到自己的学说中去。同时,许多学者从欧洲各地的隐修院里搜集古代作品、手稿和抄本、雕刻和绘画等艺术品,并从罗马废墟中挖掘出大量的古代文物。所有这些,都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新航线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更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人们从此重新认识了地球,中世纪神学观念迅速瓦解了。
文艺复兴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是明显的,但如果认为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重复,是一种单纯的历史再现,认为新兴资产阶级真的是要把历史的车轮倒向奴隶占有制的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不正确的。新兴资产阶级并不是真的想回到古希腊、罗马的时代去,只是因为它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因而企图托古改制,借着复兴古希腊、罗马学术文化的名义,来实现自己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阶级要求。因此, Humanitas 一词的意义,实际上远远超出教育的范围。它的内容也不限于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学术文化,它终于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内反封建的一面旗帜。Humanitas 所包含的思想诸如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由此衍生的强调世俗教育等内容,和后世所说的人道主义是一致的,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表现形态。
①彼特拉克(公元 1304—1374 年)与古代抄本的收集。弗兰西斯科·彼特拉克,通常称为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者的杰出代表。他在卡盆特拉斯学习过人文学科,在蒙特皮里学习过法律。
彼特拉克是一个从使人厌恶的、压抑人们兴趣的中世纪中,从经院主义及其毫无意义的逻辑训练中,从修道生活及其所提倡的禁欲主义及出世思想中,从中世纪大学僵死的文牍主义中转变方向的人。他通过学习和研究,深深地尊崇古人和热爱古典语言。
彼特拉克不知疲倦地收集原稿,公元 1345 年,他发现了西塞罗的《致友人书》,立即写信给出了名的罗马演说家,告之这一喜讯。当他不能在这些研究中得到新材料时,他便把这些原稿卖给了能给他大价钱的王公、贵族和富商,以充实他们的书房。1363 年,他把藏有 200 卷书的书房捐给了圣马克共和国。
到彼特拉克逝世时,这种收集古代手抄本的热潮风靡了整个意大利。一些杰出人物如罗马教皇波普·尼古拉斯五世和尼克里等,把他们的财富完全
花到了收集原稿和稀少的手抄本上。波吉渥出席康斯坦丁会议时,发现了西塞罗的 6 本演说集。与此同时,在瑞士的圣·盖尔还发现了昆体良《演讲学校》的完整的手抄本。彼特拉克死后,仅在意大利就发现了大量的拉丁语经典著作。
彼特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完全无愧于这个称号。但如果更确切地说,他应是古典世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的桥梁。虽然他只略懂希腊文,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当时那些拙劣的译本,但他却对希腊和罗马经典著作倾注了无限的挚爱和热忱。后来,他的精神成了文艺复兴的新精神。
②玛鲁尔·克利索罗拉(约公元 1355—1415 年)及其对希腊文化的宣传。克利索罗拉是君士坦丁堡人,是一名古希腊语教师。1393 年神圣的罗马皇帝玛鲁尔·帕拉罗古斯派他去意大利,寻求教皇的帮助以反击土耳其人。公元1395 年,他成了佛罗伦萨的一名希腊语教师,吸引了意大利和西欧各地的很多学生,他还在此翻译荷马和柏拉图的著作。
他是 14、15 两个世纪中涌入西欧的大批学者的先驱,给西欧的思想界带来了雅典的语言和黄金时代的文学。在他的影响下,麦底西的可西莫德在佛罗伦萨开办了一所柏拉图式的学院。
在意大利,克利索罗拉的学生是希腊文化最热心的宣传者。维诺拉在法罗那大学中鼓动对于经典著作的兴趣。当他在君士坦丁堡从师于克利索罗拉五年之后,带回了大约 50 本希腊文的手抄本。奥瑞斯帕在佛罗伦萨也跟随克
利索罗拉学习过,他访问君士坦丁堡回来时,也带回了 238 本希腊文经典著
作。另一个学生菲勒弗也拥有 50 本原稿。通过这些渠道,索福克里斯、埃斯库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色诺芬、普拉达齐和其他伯里克利时代著名学者的思想融入了西欧文化。
③约翰·汝科林(公元 1455—1522 年)对希伯莱文的研究。汝科林是杰
出的人文主义者之一。公元 1496 年汝科林移居到黑德尔伯哥,成了德国教授希腊文和希伯莱文的权威。两年后,莱茵州的菲力普伯爵聘请他教自己的孩子。同年,他出使罗马,从那里带回了很多希伯莱文书籍。从此他致力于希柏莱文的研究和教学。他认为拉丁文《圣经》是不准确的。他作了新的努力, 把希伯莱课本中的真理注入拉丁课本之中,结果他写出了划时代的希伯莱语法和辞典《希伯莱语入门》。紧接着他和卡伯拉或者是卡伯拉哈合作,又出版了两本书:《令人惊叹》和《犹太教神秘教义的艺术》改进了他认为神秘离奇的希腊语系统。
由于灾荒、内战、鼠疫,汝科林被迫逃离了斯图加特。他先后在因戈尔施塔特和蒂宾根教过一段时间的希腊文和希伯莱文。和偏见与蒙昧的长期斗争使他衰弱了,1522 年 6 月在来本日尔,他死在浴室之中。欧洲大学仍被中世纪的经院主义所窒息,并未为新时代的人文主义做好准备。可是他并没有失败,他使人文主义者们认识到了西方的古典传统确实来自于三个方面—— 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莱文。
④现代民族语言的形成和运用。西欧中世纪的拉丁语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学术语言,人文主义者们致力于使学者们在思想上回到古典拉丁语上来,恢复使用希腊文和希伯莱文。多数大学成功地顶住了这一压力。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如佩都阿、帕维阿却欢迎人文主义。几所新型大学如佛罗伦萨、弗罗那等甚至追随人文主义文化。大部分大学在把人文主义和古代传统的神学、
法律、医学和人文学科相比时,认为它是浅薄的。
同时,由于生动的本地语言出现,由于民间文学开始萌发,使欧洲处于骚动之中。这产生了两种后果,出现了一批要求书籍能带来娱乐的读者和自由地表现欲望和享乐的作家。后者的作品经常贬低大人物和颂扬小人物,讥讽“高贵者”的愚蠢和可耻,启发人们使生活过得更充实和有意义。
但丁(公元 1265—1321 年)写下了《挪瓦传记》表达了他对于比特丽丝的爱。后来,他写下了《Commedic》,由于这首诗写了普普通通的人们,并表示了对他们的尊敬,在 16 世纪被称之为《Divina(神曲)》。这不是一首使人娱乐的诗,因为其中充满了斥责和劝慰。它通过教给人们善恶有报的知识来影响人们性格的形成。
薄伽丘(公元 1313—1375 年)写出了《十日谈》,这是最早的意大利散文和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负盛名的一部。他的诗歌、故事、寓言、散文在全意大利广为流传。他对于希腊和拉丁文经典的研究为同期的学者们所赞赏,在里恩·皮拉持斯的帮助下,他翻译了彼特拉克的希腊文《荷马史诗》手稿, 从而使这部史诗在西方留传下来。
以上是这些作家为维护意大利语所作的努力。科塞(公元 1340—1400 年)为英语也作了同样的努力。科塞从法国和意大利作家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了解《玫瑰色的罗马》。就象现代英国诗人对莎士比亚一样熟悉。并把它翻成了英文。他还把另一部法文名著《狮子的格言》译成了英文。他从薄伽丘和但丁那里学习情节和结构,通晓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他本人最成功的作品是《流浪汉的故事》,故事是通过一队在南方地区的贫民旅馆中集聚的朝拜者来讲述的。按他原来的计划,每一个朝拜者讲一个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讲,共有 58 个故事,实际上只写完了 20 个故事和 4 个不完整的故事。科塞既没有决定英语的发展,也未在英语的运用上有什么创新,他突出的功劳是在用当时最好的英语写诗,适于一般阅读,“这使以后任何英国诗人不可能获得声望⋯⋯假如他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作。”
拉伯雷(公元 1494—1553 年)是一位修道士,也是一位医生。他写了两本著名的书,嘲讽了当时的社会,特别抨击了当时对年轻人施行的教学方法。他的著作有两部流传至今,一本是《高干大》;另一本是《庞大格吕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