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子屋

寺子屋是江户时代专门为平民子弟开设的初等教育机关。寺子屋这个名称,在江户时代才有,但这种教育设施早在平安时代就已经有了。它起源于

寺院向贵族子弟开放,对世俗贵族子弟实施教育。经过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 逐渐盛行起来。到江户时代,小的寺院专门承担世俗子弟的教育,寺院之外也出现了这种教育机构。寺子屋的教育内容,从实用的观点出发,进行读、写、算(珠算和笔算)的教育。这种教育在平民中发生和普及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前期商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城市定居的商人阶层、手工业者和其他阶层的平民愈益增多,甚至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也被卷入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漩涡中。商业资本的萌芽和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迫使平民在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离不开文字和数的计算。第二、幕府和各藩实施社会教化政策和保护寺子屋的政策也促进了寺子屋的普及。

寺子屋在性质上是民间的教育设施。寺子屋的经营管理者和师匠(教师) 以及开设者的身分,绝大多数是农、工、商或医生等平民百姓。经营者,在江户、大阪、京都等大城市除公务官吏和富商外,多数是中层程度的商人; 在农村和渔村,大部分是庄屋(村长)、村吏、村长助理等上层人物。在经营者中还有武士、神官和僧侣。

寺子屋本来是在平民中间发展起来的初等教育设施,其组织形式又很象“私塾”。严格说来,它不是近代的学校。但是,它在日本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平民的生活为背景,成为近代学校制度的前身。明治维新后, 日本普及小学,无疑是与幕府末期寺子屋的繁茂丛生密不可分的。它是中世纪教育历史上的宝贵教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