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校

乡校是在乡村设立的初等教育机关。它的设立者与寺子屋不同,可分四种情况:

①幕府和各藩直接计划和监督,对管辖领地内武士子弟及庶民子弟施以初等教育;

②藩主的支族、家老(封建诸侯的家臣中之首领)等有权有势的人出钱, 委托他人在领地内设立;

③由民间有志于教育事业的热心办学者设立,但得到幕府或藩的许可, 并受各藩藩主的监督或援助;

④完全靠民间的经费维持,由民间知名人士开办。

这四种情况,不论哪种情况都要受幕府或藩的监督和保护。乡校的教育对象和藩校不同,乡校招收的是平民子弟,武士子弟不到这里来就学。乡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读、写、算知识。学生的入学年龄大体上是 7 至 8 岁的儿童。乡校的特点是重视道德教育,各藩的办学者企图通过乡校来“淳化社会风尚”,“革除平民中间的恶习弊风”。从这个意义上讲, 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机关。总之,乡校介乎藩校和寺子屋之间,兼备二者的性格。

因为乡校是用公费来办的,又是平民的教育机关,所以在维新以前开设不多。但是,明治维新后,寺子屋的开设逐年减少,乡校却比从前增多了。这是因为乡校比较符合明治政府的意图,在行政管理上、教育宗旨和教学内容上比较接近近代学校的发展方向,而寺子屋逐渐改为近代的小学校,不再新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