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谟的文科中学和威登堡公国的学制改革

  1. 斯图谟与文科中学的创立。在 16 世纪中期,德国教育家斯图谟(公元 1507—1589 年)所创立的文科中学,具有典型的意义。1537 年,他被任命为斯特拉斯堡市立拉丁学校校长,这所学校是由三所学校合并而成。斯图谟把它建成了一所人文主义的学校,并定名为文科中学,其实这是一种大学预科性质的学校。他把全校学生分成 10 个年级,每一年级有一位老师管理。最低年级称作“十年级”,7 岁的儿童入学就读。最高年级叫作“一年级”, 至此儿童已是 15 岁至 16 岁。每一年级都有经过深思熟虑订出的课程表,其中规定了所应读的书籍和所应采取的教学方法等等。一至三年级,也就是高年级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为拉丁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毕业后从事高深学问研究作准备,因而从三年级开始学习拉丁文的名著,以西塞罗的著作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还有泰伦斯、维吉尔、贺拉斯、鲁西安等人的作品作为教材。除了拉丁文为主课外,就是学习希腊文。希腊文的学习是从六年级开始的。从三年级起,开始学习古希腊著名作家的著作,有荷马史诗以及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谟斯梯尼的演说词、著名喜剧作家和悲剧作家的作品,以及修昔底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二年级开始学习逻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课程很少, 只是到了二年级,儿童在 15 至 16 岁时才开始学“初等数学”。一年级才学习欧几里德几何学第一册以及天文学初步。全部数学和自然科学就是这些。体育也被取消了。但是音乐则保留下来,从课程表看,这所学校的宗教教育不显著,只是在五年级及四年级的课程中有《保罗书信体诗文》。拉丁文、希腊文是这里的主课,文学也是这里的主课,它显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点。斯图谟在此工作了 25 年,把它变成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拉丁学校。

从 16 世纪到 20 世纪,它一直是文科中学的范型。

  1. 威登堡公国的学制。路德的教育观以及他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对以后上百年德国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拥护者和友人梅兰克顿、布肯哈根等人在教育实践中所从事的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使得路德派教育主张的影响不断扩大,以至 16 世纪后半期,德国有不少公国纷纷制订学校制度,建立各级学校。最早建立起完整的学校制度的邦是威登堡公国。其学制是该邦大公于公元 1559 年首次发布,公元 1565 年被国会承认。这个学制的宗旨是通

① 弗·鲍尔生:《德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40 页。

过互相衔接的各级教育,把青年从基础开始一直培养到具备教会和政府的职位所要求的文化程度。学校制度大体包括下列学校:

第一,德语学校。这是启蒙的学校。男女分校,教授德文的阅读与写作、宗教和音乐。这种学校设立在每一个小的村庄。这是一种免费的为广大群众开办的学校。

第二,拉丁学校。共六个年级。低年级是一年级,10 岁至 11 岁入学, 开始学习拉丁文。三年级起开始以西塞罗的著作为教材。学完三年级,有一部分儿童可以转入修道院学校。四年级继续学习拉丁文,同时开始学习希腊文。除读西塞罗著作外,还要读奥维德、维吉尔、泰伦斯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也有少许希腊作家的作品。六年级开始学习逻辑学和修辞学。

第三,初级修道院学校或文法学校。必须上完拉丁学校的 3 年级,年龄

在 12 岁到 14 岁之间的儿童方可入学。这种学校是为培养神职人员设立的。

学习课程与拉丁学校的 3 个高年级相同,但是更注重神学。

第四,高级修道院学校。15 至 16 岁入学,这是大学预科。修学年限大致一年左右(大学的入学年龄一般是在 16 至 17 岁),继续学习拉丁文、希腊文、逻辑学、修辞学,开始学习算术、天文,每周举行一次有关各学科的讨论。纪律严格。重视神学。

拉丁学校和修道院学校都重视音乐和乐理的学习,几乎每学年都有音乐课程。

第五,国立杜平根大学。学科:希腊文、拉丁文、希伯莱文、逻辑学、修辞学、数学和神学。

这个学制标志着德国学制的真正开端,从此以后各公国也就以此为依据制订了自己的学制。威登堡的这个学制也为该邦学制奠定了基础,直到 20 世纪初期,该邦的学制仍然包括如上所述的几种类型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