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直辖学校

幕府直辖学校是为幕臣的子弟设置,培养辅佐幕政的官吏和实务人才的教育机构。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内,先后设置的幕府直辖学校有 21 所,每所学校各有不同的职能和教育内容。最重要的最早成立的是昌平黉。

昌平黉也称为昌平坂学问所,是德川幕府时代儒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它的前身是在德川幕府支持下由林罗山创办的书院。德川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公元 1641—1680 年)赐予称号为弘文院。从此,成为林家的私塾。后来德川幕府授权给林氏家族指导祭孔典礼和管理学校,并把这所私塾收归幕府直接领导,改名称为昌平黉。幕府禁止在该校讲授朱熹学说之外的其他学派学说,从此该校变为传授朱子学的高等学府。

幕府对于该校的招生对象、教学科目、修业年限等都做了明确规定。按照这个规定,招收学员的对象是幕府的家臣——旗本(上级武士)、“御家人”(下级武士)的子弟。教学内容包括有经书(四书、五经、三礼)、历史(《左传》、《史记》、《两汉书》、《通鉴纲目》)、诗文。教学方式, 首先是“素读”(光念不讲),指定教科书是孝经、四书、五经;接着按照长期的学习计划,对指定的教科书讲释,使用的教科书以关于经学方面的为主;再次,以集体讨论的“会读”和“轮讲”为主。进行专门的自由研究, 采用质疑的方法。

幕府除在江户设立昌平坂学问所外,还在幕府直辖的领地设立昌平黉的分校,以教育在各地任官的幕臣子弟。其中包括长崎的明伦堂、甲府的徽典馆、骏府的明新馆、佐渡的修教馆、日光的日光学问所等。这些分校都以儒学教育为主,由昌平黉派遣儒学教官去讲课。

在江户时代的后半期,幕府受到国内国际形势的冲击,不得不相继设立儒学教育以外的洋学校和国家教育学校,幕府直辖的洋学校有传授西洋学术的开成所和传授西医的医学所。

及至德川幕府末期,那种以武士子弟为对象,以儒学为教学内容的高等

教育,受国内外各种形势新变化的影响已呈衰势。昌平坂学问所的课程进行部分改革,学科改为经科、中国史科、日本史科、刑政史科。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志愿选科。此外,还计划增加天文、地理、算术、物理等实用学科,但没有实行,幕府就被推翻。在组织形式和授课方式上,由于放宽和降低招生对象的入学年龄(由 14、15 岁降到 8 岁),有必要编班和共同授课,所以学校分为 3 个学习阶段:(1)“素读所”和“复习所”(刚入学的儿童,以阅读指导为主,学生自己读,教师个别指导);(2)“初学所”(学习中等程度的课程);(3)“稽古所”(学习专门课程)。“稽古所”是高等教育程度的专科教育,是昌平坂学问所的主体。不难看出,这时昌平坂学问所也在变化,向近代学校的方向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