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洲体育的三大基石

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在工业革命的强大影响下,特别是蒸气机的使用和各种机器、机床的发明,不仅引起生产技术的根本改革,而且也使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此外,自然科学的发展,如达尔文进化论的问世,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的进步,对人的身体和身体活动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这一时期,拿破仑篡夺了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继之而来的法国军队的扩张战争,有力地冲击了欧洲各封建君主国,也使许多欧洲国家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这种背景下,近代体育加速走向社会。在民族主义情绪特别强烈的德国和瑞典,体操最先越出学校范围,形成了影响最大的两个体操体系。它们和英国户外活动、竞技运动一起,成为近代体育手段的三大基本组成部分。

1.德式体操

德式体操的形成经历了杨氏体操和施氏体操两个阶段。

  1. 杨氏体操体系

弗里德里希·路德维格·杨(1778~1852)生于普鲁士的宁泽恩。他青年时代正遇上拿破仑战争。德国战败后,他受到极大震动,并从此走了体操救国之途。1810 年,杨来到柏林,在普拉曼学校教授体育课。次年春,杨在柏林郊外的哈森海德开办了一个体操场,场中设有赛跑场、跳跃场、投掷场、角力场、攀登架、单杠和荡板等设施。次年扩建,改称为“青年体育场”, 从而奠定了近代体育场的雏形。

由于杨的体操是在德国急需铲除妨碍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封建割据势力的时代,以及在被拿破仑占领下的特殊环境中产生,因而这个体系带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1816 年,杨与他的学生,助手艾泽伦合作出版的《德意志体操术和体育场建设》一书,就体现了他的爱国思想和体育方面的独创精神。

他认为,体操一方面是增强体力和增进健康的手段,同时又是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即体操可以唤起全民族的共同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把民众培养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力的“男子”。并指出,体操练习在于重建人类教育中道德和身体两个主要部分的平衡,而且前者重于后者。为了唤起同胞的民族感情、共同意识,杨让参加体操活动的人都穿统一的体操服,佩戴有关德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的纪念章,唱爱国歌曲。他还把反拿破仑战争胜利的日子定为体操日,组织大型的运动会以示庆典。如 1814 年 10 月 19 日为纪念在莱比锡大捷一周年而举行的运动会有跳跃、荡板、木马、悬垂、走天梯、攀登、牵拉、摔跤、螺旋跑、跑阶梯、斜坡跑、赛跑等表演或比赛项目。这次运动会可以说是近代最早、最隆重的一次运动会。普鲁士的皇太子也曾亲临运动

场观看,可见运动会之盛大。

由于培养意志力的需要,杨特别重视器械体操,因而器械体操成为杨氏体操的代名词。他在继承古茨穆茨体操体系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双杠运动和攀登、爬越的联合器械,改革了跳马、单杠等体操器材。同时,竞技运动也被杨列为体操的内容,并被作为培养意志力的手段而开展。杨特别重视疾跑、耐力跑、角力、牵拉、挤压、荡板(两人站立荡板上,互相推撞,落板下者为败)、举重物跳跃、跳绳、投掷等竞赛活动。

此外,杨还是体育史上第一位研究体育术语的人。他在 1810 年出版的《德意志国民性》一书中,出于爱国之心,把体育一词由希腊文“Gymanastike” 改为德文“Turner”,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许多德文词汇,从而为后来体育术语学的形成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鉴于杨在近代体育实践方面的卓越贡献,尤其是他不仅在学校里实施近代体育,而且把体育引向社会,以致于被后世誉为“德国国民体操之父”。

  1. 施皮斯体操体系

施皮斯(1810~1858)是德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生于德国赫森公国的福格尔斯堡。青少年时代曾接触过古茨穆茨和杨的体操体系。在后来流亡瑞士的时期,施皮斯又受到裴斯泰洛齐体操的启示,因而他所创立的体操体系包含着前述体操体系的合理内容。

施皮斯长期致力于学校教育,担任过体操、历史、唱歌等课的教师。他主张把古氏强调的体操的教育目的,和杨氏的精神鼓舞目的结合起来,认为“有统一国民体操的必要”。他在吸收和借鉴以往各流派体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对杨的体操加以改进,创编了适应当时学校需要,为社会所能接受的教学体操体系,又把体操从社会引向学校。同时他还著有《体操理论》(4 卷)(1840~1846 年)和《学校体育》(1847~1851 年)等著作。因此他被誉为“德国学校体育之父”。

施皮斯最早在体操教学中运用分段教学和综合教学法,还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选用合适的教材,循序渐进地教学;并最早把音乐和体操练习结合起来,为自由体操开辟了道路。他的教学体操包括三个部分:秩序运动、徒手体操和器械体操,秩序运动又称队伍练习,是一次课的第一部分活动内容, 其活动形式有似古代兵操,但比兵操更有生气。这套运动包括行进、转向等动作,配以唱歌、音乐进行,以使养成有规律地运动的习惯。第二部分徒手体操(又称自由体操)。这一部分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基本运动,它是继承和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基本体操内容的结果。实施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使人四肢、躯干和头部同时受到多种运动形式(即复合的或综合的)的锻炼。其内容有跑步(蛇形跑、耐力跑、疾跑、竞赛跑、跳绳跑等)、跳跃(立定跳、助跑跳、跳高、跳绳、跳马等)、竹马运动(借助竹马进行步行和转体运动)、攀登运动(攀杆、攀绳等)、投掷标枪(立定投掷、助跑投掷、投远等)、拔河、角力和游戏等项目。第三部分是器械体操。这一部分大量采用了古茨穆茨和杨的体操器械,但是出于培养集体感的需要,他多采用攀登架、阶梯台、长双杠、支撑棒等可供多人同时练习的器材,而不太提倡只宜于个人活动的器械,他还主张“将器械遵循运动的特点、运动需要而排列”反对杨根据运动器械的特点来决定人身体运动的观点,从而使德国的器械练习进入了合理实施阶段。

此外,施皮斯也是开展女子体操的先行者,并把女子体操纳入学校之中。

十九世纪 40 年代,他在德国公立女子学校教书期间,就开始有计划地,系统

地推行女子体操。每周给女学生们开设 2 小时的体操课,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徒手体操,秩序运动,跳跃,竹马运动,平衡运动,悬垂运动,游戏等。1852 年,他还主持修建了德国最早的室内体操馆。1852 至 1854 年他接待了欧洲各国的许多来访者,以致于施皮斯体操影响到欧洲各地。

2 瑞典体操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瑞典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曾经一度成为北欧的强国。但由于十九世纪初,法、俄等国的侵略,瑞典也同德国一样,沦为割地赔款的国家。国家的危亡激发了瑞典人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情绪。

瑞典的近代体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较早、较好的发展。形成了瑞典体操体系——林氏体操体系。

瑞典体操的奠基人比尔·亨利克·林(1776~1839)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和体育家。他曾在丹麦获得剑术教授职称。1814 年他担任院长直至逝世。他发展了古茨穆茨的科学体操思想,奠定了以生理和解剖学原理锻炼的基础,从而创立了林氏体操即瑞典体操体系,林遗留下来的著作较多,但主要是文学作品,有关体育的著作并不多,只有《体操的一般原理》(1804)一书反映了林的体育思想和他的体操的大致轮廓。

林认为体操理论必须符合人体各器官的运动法则。因而,瑞典体操比重视培养意志力的德式体操更侧重于健身性。林氏体操分为四类:教育体操、医疗体操、兵士体操和健美体操。(1)教育体操:林认为这种体操是一种体操者按自己意愿进行的自由活动,其目的在于求得身体全面自然地发展。他曾为这种体操制订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图表。林氏的儿子 H·F·林(1820~ 1886)则继承了父业,制订了教育体操的教学图样,编定了系统的身体练习形式,在一次体操活动中,全身各部分都能得到训练。小林还按对身体的不同功效将动作整理分级、分类,以便于挑选组合成适应不同年龄对象需要的体操,以利于在学校推行。<2> 医疗体操;用以矫正身体的缺陷,使之均衡发展。其动作可分为三类:①主动动作——病人自行完成的动作;②被动动作——不由病人进行,而由他人在其身上实施的动作;③双联动作——施术者与病人共同完成的动作。在进行这类动作时,病人随施术者用力的方向顺动或逆动,以达到增强自己力量的效果。<3>兵士体操:林氏兵士体操比德式兵士体操多一些持枪、剑术和器械练习。1836 年到 1838 年间,林出版了《剑术一览》和《军事体操和剑术教程》两书,反映了兵士体操的内容,该书曾被瑞典和其它国家军队采用。<4>健美体操;它是以身体的匀称发展为目标, 并且使人的身心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虽然林未能完成这一体系的设计,但却指明了体操的一个发展方向——健美。

此外,林比较重视人为设计的运动,器械运用较多。但与杨的体操“是把身体从属于器械”不同,而是根据身体发展的需要来选择、设计器械练习。因此他设计了一些新的器械,如肋木、木马、体操凳、平衡木、体操梯、垂直绳、水平绳、斜绳、跳箱等,从而为包括单人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体操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把德式体操与瑞典体操相比,可以看出前者更强调体育的社会功能,更强调集体和纪律,后者着重于完善和发展人体优美,使用的器械也更为多样化。因而瑞典体操更加科学合理。十九世纪后半期,瑞典体操传遍欧洲各国,

成为近代国际流行的体操的重要基础。林被尊为“瑞典体操之父”。

林自己还曾经预言:“如果医生和体操家不科学地培育它(指林氏体操),人们对它的热情将会消失”。然后不幸的是,他的后继者虽有某些发展,如雅·林最早实现了按大纲和教案进行体操教学,并把体育推广到女学生中, 以及林逝世后,继任皇家中央体操学院院长的布兰廷(1799~1881)进一步研究,发展了医疗体操,指出了医疗体操的效果不仅能使肌肉组织发生变化, 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但总的说来林的后继者都缺乏他所具有的那种创造精神,瑞典体操由于保守而日趋僵化陈旧。

此外,丹麦、英国、法国等也都在吸收德式体操、瑞典体操的长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体操体系,从此,各国施行自己独特的体操体系成为十九世纪体操发展的一个特征。

3.英国的户外活动和竞技运动

当欧洲大陆还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风暴之中时,英国却已接近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社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也有显著的提高,又由于英国和欧洲隔海相望,在拿破仑扩张战争期间,英国人有海峡为屏障,并不担心受到突然袭击,因而席卷西欧的军国民主义浪潮对英国社会没有多少影响,以致于英国并无为军事目的推行体操的迫切需要。因此,人们对用兵式体操来形成人的整齐划一的行动能力和用德国的杨氏体操来培养民族的共同意识并不感兴趣。相反,自由竞争以及和平的生活却有利于户外竞技与娱乐活动的发展。同时,海上生活的枯燥、单调,也需要娱乐活动的调剂。因此,英国体育一直沿着竞技和娱乐的传统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对户外活动和竞技体育的推崇,对体操的冷漠,便代表了这个时期英国人的体育观念,而神职人员托马斯·阿诺德在教育改革中为体育作出的巨大贡献,使户外活动、竞技运动在英国地位更加巩固,并将影响到国外。

<1> 户外活动和竞技运动地位的确立。

由于英国地处暖流交汇地区,气候温和,是极宜开展户外活动的国家, 因而在英国的传统体育活动中,户外活动和竞技运动一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素有“户外运动之家”的美称。到了十九世纪前叶,在新的社会条件下, 户外活动和竞技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局面。

此一时期,英国人中无论是王室贵族还是庶民百姓,都喜爱户外竞技运动和活泼的娱乐活动,有终生坚持户外运动的良好习惯。人们在可以得到政府支持和赞助的业余体育俱乐部里选择并参加供不同年龄阶段开展的运动项目:如 35—40 岁之前可以进行足球、橄榄球、板球运动,中年可以从事网球运动,晚年可参加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郊游活动。可见,英国人的一生都同体育运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英国这个时期的户外活动和竞技运动内容十分丰富,除了英国固有的传统活动项目外,也有不少是从欧洲大陆传入 的。人们经常从事狩猎、钓鱼、射击、旅游、登山、划艇、帆船、游泳、滑冰、摔跤、拳击、击剑、跑步、跳高、跳远、投掷重物等活动,高尔夫球、曲棍球、板球、地滚球、网球、足球等球类运动也很受人欢迎。苏格兰爬竿、爱尔兰冰球等也是地区性的流行项目。在英国城乡的节日庆典和集市贸易期间,各种活动更吸引了大量的参加者。

进入十九世纪后,英国运动项目急剧增多,并逐渐形成为现代竞技运动

项目的雏形。

在这些项目中,田径运动表现得尤其明显。世纪之初,便已经出现了职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共同参加的短跑、长跑和越野跑比赛。1837 年,拉格比中学举行了首次障碍赛,不过,这时的障碍还是天然障碍。同年,各大学田径赛也开始定期举行。1850 年,牛津大学举办的一次运动会已经使用人造的跨栏,这次比赛采用 10 排栏,每栏相距 10 码,按当时规定,跨栏赛者不得用单腿跨,须并双脚跳过。就在这次运动会上,还举行了 100 码、330 码、440 码赛跑项目。次年该校的运动会,又增添了跳高和跳远比赛项目。这个时期,投掷重物和甩链球的比赛也开始进行。1857 年,连对田径不甚积极的剑桥也举行了运动会。并于 1866 年举行了英国第一届田径冠军赛。

20 年代时,由于足球比赛中的偶然事件,现代运动的一个项目——橄榄

球也诞生了。关于这件事,在 1823 年英国拉格比学校所立的一块石碑上面有记载:“此碑系纪念埃利斯而立,他不顾当时足球游戏规则,最先用手抱球奔跑,这标志着橄榄球的开端。”

1800 年以前,英国在娱乐活动和军队训练中的游泳运动仅有俯泳。1809 年由瑞典体育家克里亚斯把侧泳和蛙泳带到英国,从而使英国古老的游泳也发生了变化。

划船运动的比赛最为引人注目。早在十八世纪时就曾在泰晤士河上举行赛船用以赌博。新世纪伊始,过去一直沉溺于赛马比赛的绅士们,便把兴趣转向了划船比赛。1818 年业余划船俱乐部组合成闻名世界的林德俱乐部,标志着这项运动已经日趋成熟。1815 年,闻名世界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船赛首次举行,此时用八桨船,自 1856 年起牛津与剑桥两校的比赛开始每年定期举办。1839 年,商界在泰晤士河畔的亨莱也举办了大型的赛船会,此时的比赛项目已扩大到单桨、双桨、四桨、八桨,并分别设置了奖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高手。

此外,由于一些有影响的射手的建议,英国于 1844 年也开始举行全国射箭比赛。

在运动项目发展的同时,各种项目的组织开始增多,全国性的统一组织也开始出现。1818 年创立的林德划船俱乐部、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的柳堤保龄球俱乐部,是地区组织中最负盛名的。1861 年成立的射箭全国总会和 1863 年问世的英国足球协会,则是这个时期极有影响的全国性体育组织。各运动项目的组织负责制订比赛规则,安排并管理比赛,使竞技运动开始步入正规化。

<2>阿诺德和斯宾塞的体育思想与实践

英国户外业余运动的发展,并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教育家阿诺德(1795~1842)。

1828 年阿诺德在任拉格比学校校长后,开始实践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并且特别重视户外竞技的各方面教育作用。他认为,户外竞技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形成学生个人的坚强性格、崇高理想,而且可以育成他们在未来生活中必备的领导能力。因而他把英国古老公学中历史悠久的户外运动以及民间流行的一些竞技游戏引入学校,将其改造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

在具体实践中,阿诺德采用了自己独创的方法:他把学校的运动比赛的组织工作,委托给同学们公认的最有威信的学生,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并取得未来承担领导职务的经验。这就是在体育史被称道的著名的“竞

技运动自治”。

阿诺德所推行的竞技运动自治,是以高年级中部分最有威望的学生为领导者——“统治体”,和以低年级学生为被领导者的一种学校体育实施形式, 他给六年级中“受人尊敬”的学生以管理运动场,组织比赛的支配权,由他们按照自主原则组织运动队和俱乐部,而低年级学生是体育组织的成员,他们不得提出“平等”之类的要求,只能绝对听从高年级“权威”的指挥。当然,高年级也得接受真正的“权威”——教师的指导。

阿诺德在拉格比学校指导建立的学生自治的俱乐部和运动队,以及定期的校内和校际比赛,成了英国学校仿效的榜样。各地学校也相继建立了运动俱乐部和各种代表队。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对竞技运动的确定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斯宾塞(1820~1903),英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有一套资产阶级的教育和体育思想体系。其集中反映在 1867 年出版的《教育论

——知识、智育、德育和体育》一书中。斯宾塞奠定了实证主义教育和体育学说的基础,促进了体育的进一步科学化。

他认为,体育和健康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他说:“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之而来的愉快情绪是幸福的最好资金”。并认为只有认识了人体的构造,懂得良好的生活卫生知识并将把它作为生活的准则,才能做到保持健康。

作为一个英国人,斯宾塞认为“人为设计”的体操没有价值,只有娱乐、游戏等户外“自由运动”才是合理的。他认为体育和游戏活动是渲泄过剩精力的产物,是为着“自我保存”和个人的“完满生活”。他还进一步认为一个民族的身体状况将决定其社会繁荣的程度,因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竞争越来越尖锐激烈,“因此,在训练儿童的时候,既使他们在心智方面适合于面临的斗争,又使他们在身体方面经得起那斗争中的过度损伤,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体育方法上,他主张孩子要多参加户外运动,但不要过度,强调饮食、衣着方面要保持适度。此外,他对由于一般人不喜欢“粗壮体型的女性”而忽视女子体育锻炼的倾向进行了批评,并提议设计了一套适合学校女生活动的运动方案。

斯宾塞的思想对欧美乃至近代中国体育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