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的训练内容

武士的训练因时代不同而内容有异。小林哲在《日本的教育》一书中对前德川幕府时期的武士培养问题写过如下一段话“军人阶级具有与宫廷贵族并不相同的教化。基本上它是不崇尚文治的教化的。虽然文艺武术两者兼优常被认作是理想的文化造诣,但是,文艺技能被看作是次要的,除了几个众所周知的武士学者或武士文艺家是明显的例外,武士阶级的队伍里大部分是文盲。

弓术、马术、枪术、剑术、炮术和柔术以及兵学,是德川幕府以前武士必学的“六艺一学”。其中弓术和马术的地位最为重要,列六艺之首。但是, 随着火器在战场上的出现,弓马术的威力逐渐丧失,从而在六艺中退居次要地位。相反,肉搏近战中必用的剑术却地位猛升,位列六艺之首。

由于武士地位的不同,教授内容也有差异。上层武士因经常需要从事社交活动,其训练内容特别侧重于剑术、枪术和马术。而在下层武士中,因实战的需要,则多进行柔术、棍术、绳术等项目的训练。

各门武艺都有专职教师执教,并有特定的训练形式,如弓、马术是通过前述悬竿、流镝马,赛马来训练的。此外,还进行其它一些综合性的和单项的训练,如狩猎、相扑、柔术等。其中狩猎活动因具有实战演习价值而最受重视。如 1193 年下野那须野的狩猎,仅初猎就长达 40 天,初猎结束后稍事休息,武士们又立即投入一个月的紧张的狩猎活动。由于武士的狩猎意在实战训练,与贵族的娱乐性狩猜不同,因而对活动中表现出色者的嘉奖与战场上的英雄无异,而对怯懦者,其惩罚与对战场上的懦夫相同。

进入江户时代以后,日本武士教育的重武轻文倾向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由于军事技术日益复杂,社会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遂迫使各藩地在武士教育中增添了文化课程。其中有 65.4%的学校把文化列为必修课。

日本上层封建主除对武士进行武艺以及文化方面的培养外,还特别重视思想教育。战国时代(1467——1573)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武道,到德川幕府时代进一步发展为以“忠、义、勇”为主要内容的武士道。日本的武士正是这样被培养成为好斗善打,对统治阶级盲目服从的武夫。日本的武士体育在日本古代体育史上是占有相当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