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体育的共进与比较发展中国家体育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三世界国家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由 120 多个国家组成的,占世界总人口的 70%以上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 先后有 70 多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而作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也随之逐渐摆脱了原有的殖民地特点而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许多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从其成立起便着手发展自己的体育事业。为了加强对体育运动的领导,大多数年轻的独立国家都成立了全国体育管理机构。如当时摩洛哥的青年和体育事务最高委员会办事处;塞内加尔的青年和体育部办公室;刚果(布)、马里和几内亚的体育部;阿尔及利亚和喀麦隆的青年和体育运动委员会;以及缅甸的国家体育委员会等。这些机构

在政府领导下,与教育、医疗部门通力合作,为发展本国的体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独立后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教育事业以及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也有了进步和发展。首先,一些国家在对殖民主义的旧教育体制,同时也对学校体育的任务、内容、方法进行了调整。如泰国就在改革 1932 的年的教育体制基础上,于 1960 年颁布了自己的《国家教育规划》。规则保留了体育课,又增设了手工劳动,并明确提出了“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进取精神的人”的教育目标。菲律宾也分别于 1950 年和 1951 年,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新的规定。其次,独立后的一些非洲国家,随着教育的发展,体育也逐渐成为各级学校的教学内容。如尼日利亚,除小学开设体育课外,全国 13 所大学中,有 6 所把体育列为必修课。再其次,在发展中国家,校际间的比赛活动也已经开始兴起。如在泰国,每年学生们都要参加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拳击、田径等项目的循环比赛。在 9 月下旬的田径日,曼谷各学校的学生都要参加一年中最大的学生运动会。另外,还有颇受学生欢迎的体操和舞蹈的集体表演活动。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东非各国,还把传统的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中,并与国际比赛项目一样受到重视。

一些发展中国家为适应独立后学校体育的迅速发展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开始重视起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如泰国除在 1955 年把 1936

年创办的中央体育学校升级为四年制的体育学院外,还在 1958 年创办了两年

制的保健和体育师范学校。印度 1961 年创办的潘提拉国家体育学院甚至开始设两年的博士学位课程,以培养高级体育指导人员。

伴随着国际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竞技运动体制已经开始在独立后的亚非拉许多国家形成。如在印度,军队、邮电、铁路职工系统的比赛,一直在定期举行。全国运动会更是全国体育输送的一次盛会。在 1954 年的印度全运

会上,有来自印度 20 个邦的 1200 名选手,参加了田径、篮球、体操、自行

车、摔跤、拳击、游泳、水球、举重等项目金牌的争夺。并打破了 33 个印度国家纪录。在非洲的马里,每当马里青年周和联欢节时,便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其中仅色括有田径、拳击、球类等比赛,并且已经形成传统。在拉丁美洲国家,竞技运动也同样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并流行着各种各样的运动会,其中足球锦标赛尤其受人青睐。进入 60 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

为国际体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 1960 年巴黎第十七届奥运会上,巴基斯坦和印度运动员分别获得曲棍球比赛的冠、亚军,在自由式摔跤比赛上也登上了领奖台。特别是埃塞俄比亚的阿贝贝和加纳的库尔特尼瓜分了马拉松比赛的金、银奖牌,使世界田径界为之震惊。在 1964 年东京第十八届奥运会上,发展中国家运动员再次引起了国际体坛的注目。在这届奥运会上,他们共获得 3 块金牌、5 块银牌、11 块铜牌。而在 1968 年墨西哥第十九届奥运会上,发展中国家运动员的成绩已经十分引人注目了。其中肯尼亚运动员的成绩最为突出,他们争得了 3 枚金牌、4 枚银牌和 2 枚铜牌。克依诺、特穆和

比沃特成了这届奥运会的英雄人物。他们分别在 1500 米、10000 米和 3000

米障碍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突尼斯运动员也在 5000 米比赛中夺魁。埃塞俄比亚人沃尔德继阿贝贝之后,又取得了马拉松比赛的胜利。基普鲁吉特(800 米)、科戈(3000 米障碍赛)、克依诺(5000 米)也夺得了奥运会银牌。喀麦隆运动员巴沙拉和乌干达运动员穆克万卡则夺得了拳击项目的银牌。巴基

斯坦在曲棍球比赛中也夺得了金牌。到 1984 年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时,

  1. 个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共夺得 172 块奖牌(其中金牌 59 块);中国运动

员时隔 32 年后重返奥运会,就一举夺得 15 块金牌。在 1987 年世界田径锦标

赛上,非洲运动员又夺得了 5 个长跑项目的全部金牌。从而打破了欧美选手垄断国际体坛的局面,改变了世界竞技体育力量的对比,并增强了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提高了它们在国际体育组织中的地位,从而促进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当然,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一些国家由于长期政局不稳,以致于经济十分落后,其文化、教育、体育也长期得不到发展,体育场地器材不足,训练水平和教练员水平低,运动员参加大型国际比赛的机会也很少,严重缺乏大型比赛经验;又由于科技落后,体育科研水平比较低;再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至今仍然保持着妨碍体育发展的文化传统,如对妇女的歧视使阿拉伯妇女蒙面终目,不能接触社会生活,更不用说参加体育运动了⋯⋯等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地阻碍了发展中国家体育的发展。

东方体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横跨亚非大陆的东方,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也曾经是人类社会最发达的地区,古埃及、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等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均诞生在这里。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东方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养生息,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璀璨的文化。

东方体育是东方文化的精华,它有悠久历史。从原始社会起,东方人就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着体育活动,东方体育相对于主体育而言,是五光十色, 灿烂夺目的,它是整个世界体育中的一支奇葩,在世界体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东方体育曾为东方乃至世界的文明和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对当今世界体育的发展仍起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掌握东方体育的发展阶段,准确估价东方体育的特点,对于把握东方体育的基本脉络,寻求东方体育未来的发展模式和在世界体育中的地位,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1. 东方体育的发展阶段。

东方体育,作为世界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内在发展的逻辑关系之外,还与东方社会的发展过程与东方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在东方体育的分期,也是建立在东方社会发展与东方体育发展相统一基础上的分期。参照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及其体育发展的阶段性, 并考虑东方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特点,东方体育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上古时期的体育、中世纪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四个阶段。

  1. 东方上古时期的体育

在远古的人类原始社会时期,东方体育已经孕育萌生,但是由于东方各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很难划出一条具体的时间界限来标限东方上古时期的体育时限,大体上讲,东方上古时期体育的范围是指东方各国迈进封建社会之前的体育。

东方在封建社会之前,尤其是原始社会,劳动生产力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与此相应,人们在物质生活生产过程内部的关系,即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他们同自然的关系是狭隘的,上古时期的体育正是这种狭隘的生产关系及低下的生产力的反映。体育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伴随着东方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艺

术、科学、教育、宗教等活动而萌生,虽后期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体育活动内容逐渐增多,但此期的体育从总体上看,仍笼罩在生产劳动、宗教、教育、军事、礼仪等活动之中,还没有独立和分离出来。

  1. 东方中世纪体育

东方中世纪体育是指东方进入封建社会之后,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东方之前的东方各国体育。

随着东方国家农业、手工业、商业、科学技术等进一步发展,东方各国或先或后地开始走出奴隶社会,踏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高一阶段——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东方,继四大文明古国以后,逐渐形成了中亚、西亚、北非以阿拉伯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圈;南亚、部分东南亚以印度为中心的印度文化圈;中国儒学影响的东北亚和部分处于中国与印度文化相互影响下的东南亚文化圈。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东方各国通向封建社会和西方殖民进入各国的途径有各自的待点,所以各国的体育也有各自的面貌。但是在千差万别之中又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内容,那就是,东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使东方人民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体育的认识发展到新的高度,此期的体育也逐渐从军事、教育、宗教、生产劳动等领域中分解出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 东方近代体育

东方近代体育是指西方殖民主义入侵东方后,东方各国取得民族解放与独立之前的各国体育。

随着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使沉浸在中世纪文明之中的东方变成西方殖民者的“狩猎场”和冒险家的乐园。殖民者的入侵,在经济上瓦解了东方各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强化了腐朽过时的纣建势力, 并使它们成为殖民统治的支柱。东方各国社会正常发展的历史进程被西方殖民侵略所打乱,东方被直接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这一时期虽东方各国遭到殖民侵略的情况不一,程度不同,此期的体育也显示出歧杂多样的形态。但是由于东方所在的地区和民族无一例外地遭到侵略,又使得这一时期的体育在产生巨大的震动和影响的基础上,呈现出一定的共同性。这一共同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源远流长的东方各民族传统体育仍然活跃在东方各国,与西方体育对立存在。二是殖民者入侵带来了西方的体育,对东方各国的体育产生了影响,东方各国在继承本民笑体育的同时,广泛地引进与吸收体操、田径、游泳、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等西方体育,为东方体育增添了新的内容。

  1. 东方现化体育

东方现代体育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东方各国取得独立和解放之后的体育。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方各国相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除日本等国外, 东方各国绝大部分均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民族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民族独立,成了东方各国所面临的共同任务。这一时期的体育,从总体上看仍循着上一时期的轨道发展。但是,这一时期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新的特点, 那就是:体育的现代化进程日趋加快,东方体育迅速崛起,打破了欧美等一些西方体育发源地的国家在世界体坛上的垄断地位,东方民族的传统体育, 如武术、气功、柔道、空手道、跆拳道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促进了世界体育的发展。

总之东方体育有其悠久地历史,综观其发展的历史,从宏观角度可分为上古时期、中世纪、近代、现代这么四个发展阶段,东方体育是东方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整个世界体育宝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东方体育受东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滋润和哺育,形成了含有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带有鲜明的地域差异性和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与同化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东方民族文化特色的独特风貌。探讨东方体育的特点及发展阶段,它对于从整体上把握东方体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东方体育的特征

东方体育是东方各国人民进行体育活动的产物,是东方几千年特有的历史文化的伴随物,它处于东方各国的体育文化土壤之中。东方各国的国体、伦理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发展等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使得东方体育不能不有别于西方体育,不能不有其自身的特点。纵观东方体育,似可看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东方体育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东方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东方各民族统一于整个东方民族之中,各民族体育构成了东方体育之整体。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民族都拥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精彩的体育项目。如:日本的柔道、剑道、相扑、弓道;缅甸的藤球、端水赛跑、妇女角力、蛙赛跑;印度的瑜伽、卡巴边、蛇船赛、象球赛; 斯里兰卡的拉角、打椰子、爬树;朝鲜的跆拳道、秋千、跳板;蒙古的摔跤、射箭、马术;印度尼西亚的赛牛、跳石马、跑牛赛;马来西亚的陀螺赛、纸鸢赛;中国的武术、气功、舞狮耍龙、斗牛、龙舟竞渡、踢毽子等等,各民族多姿多态的体育活动,为东方及整个人类社会的体育历史画卷,绘上了仪态万千的生动情景,使得东方体育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

  1. 东方体育具有地域差异性和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与同化的特点

由于历史上东方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程度不一,民族间的迁徙、杂居、同化等原因,东方体育也出现了各民族间的融合、影响等现象,这种现象形成了以某一相对文明地区为中心的体育文化圈,使得东方体育存在着鲜明的地域差异性。

上古时期,东方体育形成了以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为中心向外幅射,各自拥有一个别具特色的体育文化圈。中世纪东方体育的地域性,一是以印度为中心延伸到整个南亚、部分东南亚地区的体育; 二是以阿拉伯为中心涉及中亚、西亚、北非的体育;三是以中国为中心波及东北亚、部分东南亚地区的体育。这种文化圈的形式也可以说印度、阿拉伯的体育影响着南亚、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体育;中国的体育影响着东北亚、东南亚的体育。这种影响至今仍留有痕迹。如中国武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匪律宾、泰国等地根深蒂固,连这些国家萌发的空手道、合气道、柔道、泰拳、剑道等体育运动,从理论到实践无一不受到中国武术的影响。

  1. 东方体育扎根于东方文化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东方体育是沉浸在东方文化这一特殊气息中,吮吸着独特的东方文化乳汁而产生与成长起来的,它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

东方文化包涵着东方民族的哲学、宗教、民俗、文学艺术、道德伦理以及审美观念等。扎根于东方文化中的东方体育,自然同哲学、宗教、民俗等文化诸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到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儒学的重

德重礼,尽忠尽孝的伦理思想与武德中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技艺高,莫忘师傅劳”;佛学重视内省,摒虑静思的修炼最终达到无欲无念的思想与瑜伽以其美好的体态,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效果;“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与太极拳的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四两拨千斤等,都充分地反映出体育受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而使得其形成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