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体育在苏联的发展

沙皇俄国是欧洲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最落后,最缓慢的一个国家。其近代教育和近代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也远远落后于其它欧洲国家。直到十九世纪 60 年代初,欧洲的兵式体操才开始在军队中推行。而体操陆续被列入各

级学校课程中,则是十九世纪 70 年代以后的事情了,并且仍以兵式体操为教

材主要内容。尽管有少数体育先驱者如列斯加夫特在 90 年代前后曾著书《学龄儿童体育入门》,并办师资培训班和学校,试图推行新的体操体系,但影响较小。直到二十世纪初上述状况才略有改变,逐渐在上层社会和民众中出现了一些运动俱乐部或其它体育组织。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诞生了社会主义的苏联,从而开辟了体育发展的新道路。早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由于遭受到国际国内反革命势力一连几年的内外夹击,无产阶级只得重新拿起武器,投入到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的武装斗争中。为了加强无产阶级红军后备力量的培养,成立了普及军训部,先后制订了为军训服务的体育大纲和战时体育发展纲领。其中在体育手段的采纳上,体操、游泳及竟技运动等占了绝大部分。这样,体育便一度被纳入为战争服务的轨道。与此同时,苏联的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逐渐活跃起来。一些以军事项目为主的各种运动俱乐部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举办了一些地方性和全国性的运动会,如 1918 年的全国举重比赛,1920 年的全国滑雪比赛和运动节,西伯利亚、中亚、北高加索等地也召开了地区性的“奥运会”,足球开始实行等级比赛。

1920 年连续几年的战争结束后,苏维埃共和国开始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体育的重点也转移到解决民众的卫生保健问题和教育群众上面来。由于

作为战争年代主要是对公民进行军训的普及军训总部,已经难以承担和平时期赋予的体育重任。在共青团、工会和军训总部的共同努力下,苏共中央于1923 年 3 月举行了特别会议,对体育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和研究,并于 6 月

  1. 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成立最高体育委员会的决议。此时的最高体育委员会附属于中央执委,对各体育运动团体起联合和协调作用,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然而,全国性体育协调机构的成立,并未使存在的问题全部得到解决, 特别是来自理论方面的干扰,严重地妨碍了体育运动的正常发展。如:所谓的“无产阶级体育派”打着“革命”的旗号,借口竞技运动项目及其运动会是由资产阶级发明创造的,因而反对劳动人民参加足球、拳击、网球、体操等活动;并提出要“设计出无产阶级的身体练习形式和体育器材”,试图用劳动工具和生产车间取代运动器材和体育馆,用生产劳动动作取代竞技运动和体操等身体练习形式。又如伪科学的儿童论派和“卫生工作者”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工人因祖辈身体羸弱,遗传基因较差,不宜参加足球、拳击、重竞技和器械体操练习等运动,只宜从事轻微的身体练习,如卫生操、游戏、散步等活动,以致于在举行运动会时限制上述项目的设立。例如:第一届工会运动会就因受其影响未列入竞技体操、足球和拳击等运动项目。这些理论上的混乱局面,直到 1925 年 7 月 13 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通过具有拨乱反正意义的《关于党的体育任务的决议》以后,才逐步得到澄清。从此,竞技运动和体操作为苏联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得以正式肯定。

由于 1923 年成立的“最高体育委员会”仅是协调机构,难以消除管理中的混乱局面,1929 年 9 月成立了由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全苏体育委员会,1936 年又改组为体育运动委员会。从此,苏联体育的领导工作开始走上正轨。

1920 年国内战争以后,尽管苏联体育走了一些曲折的道路,犯了一些错误。但是,苏联体育在这个时期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23 年,根据全面发展的人必须从幼年时期培养的理论,最高体育委员会建议把体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1923 年,又在最高体育委员会的直接参与下,制订并通过了《学校体育教学法基本条例》。1924 年秋,全国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已有 824 所。到 1925 年中期,又增至 2182 所。1927 年,人民教育委员会的国家科学委员会又制订了第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使得学校体育教育中的混乱状态得到基本解决。1930 年,苏联政府又正式颁布了“全面开设体育必修课”的法令,并开始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从此,体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始开设。同时,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常规要求也得到了确定。

1931 年,根据共青团的建议,全苏体育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准备劳动

与卫国制”(简称”劳卫制”)一级。劳卫制一级包括 15 个达标运动项目(跑、跳、投掷、游泳等),以及一些有关体育理论、军事知识、自我控制、救护及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要求。1933 年 1 月,又颁布了劳卫制二级。该级对青年的身体训练水平要求更高。它包括 25 个项目:3 个理论测验和 22 个达标运动项目。要达到劳卫制二级标准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并进行系统训练。1934 年又颁布了劳卫制预备级,是最低的级别。其主要在中小学中实行。其中列有 16 个运动项目,凡能从事一个运动项目,会一种球类运动,能充任其裁判工作,并且有最低限的卫生知识者,即可达标。总之,三级劳卫制的实行,

极大地促进了苏联体育的发展。

针对劳卫制中三级存在脱节现象和考虑地区、民族特点不够的缺点,1939年 11 月又颁布了新的劳卫制标准和章程,从而使劳卫制内容和结构也更为合理完善。

此一时期,竞技运动在苏联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早在 1922 年,一些外省和加盟共和国的地区运动会以及部分单项运动的全国比赛除滑雪、滑冰和冰球外,曾一度受到反对的足球、田径、摔跤、举重、游泳等项目也开始举行。到 1928 年第一届全苏运动会召开时,苏联的竞技体育已经达到了新的水平。此次运动会共举行了两个星期,设立田径、足球、篮球、游泳、自行车、重竞技、射击、跳伞、划艇和民间舞蹈等运动项目,其比赛项目之多,在苏联体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进入 30 年代以后,苏

联的竞技运动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在田径运动方面,仅 1938 年赛季,就

有 21 个成绩进入了当年世界 50 个优秀成绩之列;在 1939 年的 50 名世界优

秀运动员中,苏联运动员便占了 36 名,其中,铁饼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 标枪和铅球选手也同世界纪录保持者实力接近。在足球方面,苏联足球队根据一些优秀队的经验采用“三后卫制”寓攻于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训练上,已经开始采用辅助运动项目的全面训练法。另外,举重、拳击、摔跤、游泳、排球等项目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其中游泳项目也已有人打破了世界纪录。总之,此一时期苏联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 不得不令世人刮目相看。

此外,苏联的体育科研工作也开始有了发展。早在 20 年国内战争结束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一些体育学者、医学家、教育学家便开始重视起对体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并开始着手对苏联体育体制的科学原则进行研究。同时,也已开展了对体育的医务监督工作。进入 30 年代,苏联的体育科研工作已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戈利涅夫斯基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了同时代的先进水平;克利斯多夫尼科揭示了运动活动的反射结构,训练的需氧和缺氧过程,以及训练过程的机制和特点,从而为运动生理学奠定了基础;在伊万尼茨基和沙尔基佐夫——谢拉任教授指导下进行的动力解剖学和医疗体育、运动按摩研究, 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