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校体育也同竞技运动和社会体育一样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近 20 年来,竞技运动和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强烈地冲击着学校体育,并使得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方法和原则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许多国家在坚持把体育作为增强体质的根本任务的同时,开始强调学校体育要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态度。如:美国健康、教育、娱乐协会在关于学校体育任务的分析中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的运动技能,应能够促进人们终身从事运动的能力”。日本在学校课程审议会修改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方针中也提出:“要培养终身进行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 过着健康的生活”,在高中进一步提出“培养终身进行运动实践的能力和态度”。苏联则提出:“培养学生具体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技能和习惯”。与此同时,许多国家也开始强调使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中尝到乐趣和幸福,培养学生有兴趣和主动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日本在 1977 年公布的新大纲中,特别强调:“使学生爱好运动”,“尝到参加运动的乐趣,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搞体育转为主动搞体育”。芬兰则提出:“使学生愉快与快乐地从事体育,以发展个性与身心健康”。

从上述体育指导思想出发,一些国家开始对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革。美国健康、体育、娱乐协会便曾协助学校推行钓鱼、射击、射箭、划船等活动;1965 年成立的终身运动基金会也在学生中传播羽毛球、滚球、网球、高尔夫球、滑水、潜水、花样滑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从而提高了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主动精神,使学生从活动中尝到了乐趣。日本、前联邦德国等也曾大力地推行“快乐体育”。这仅从日本在教学方法上出现的变化便可见一斑。70 年代末开始,日本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即首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使过去由学生适应体育课标准的状况改变为体育课顺应学生需要的状况。如:小学低年级的“跳箱”教学便不再硬性规定克服障碍的难度,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力所能及的障碍,向其挑战,并在克服障碍过程中掌握技巧,获得乐趣。

此外,一些国家为适应竞技运动的空前发展,并在国际大赛上取得好成绩,也纷纷对学校体育进行了相反的调整,把提高运动技术、培养竞技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如:1972 年匈牙利在制订新的体育教学大纲时,

便在传统的普通体育课的基础上,又增设了附加体育课。前者由学校体育教师担任,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多方面的体育知识,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后者由各运动俱乐部专业教练员承担,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某一专项运动的知识,使之掌握某一专项运动技术。匈牙利的这一改革既为国家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材,也为国家各运动队和运动俱乐部输送了大量运动人材。而前民主德国和古巴在这方面更为突出。他们把学校作为培养优秀运动员选手的重要环节,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有运动才能的少年儿童并加以培养,使之成为未来的优秀选手。并为适应这种需要,经常在学校举行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此外,美国、前苏联、日本、芬兰等国也都把提高运动技术、培养竞技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任务之一加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