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思维类型与中学生的特殊创造能力

人总是各有自己的特长或是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观察到如下现象:有的学生喜欢学习数学,有的学生擅长美术,有的学生迷恋音乐,有的学生有出众的表演才华。

一般来讲,大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对周围客观世界信息刺激接收功能的强弱与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与效率上,而大脑的不同思维类型则规定着各自对客观刺激信息接收的最佳功能范围。巴甫洛夫根据人类的两种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诸多因素与特点,根据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思维倾向,把人的思维分为形象思维类型、抽象思维类型、中间思维类型三种,这三种不同的大脑思维类型,便是人之所以表现出这些明显差异的生理和心理根据。

创造性思维的成分,应包括两种基本成分;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各种水平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发散性思维的确是创造性思想的最重要的成分,但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的相互关系却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创造性思维的思维形式有两种,即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为达到某一确实目标而设想出全部的或相当多的可能性以供选择的思维过程, 它表现出与已有体系的不调和性,超常性格决定了创造性人物在认识事物时善于发现超越当代文化常规的问题。在外界信息流中,一般人通常只接受已有知识和概念排列好的文化规范里的那些信息,而创造性人物对文化规范以外的信息也能尽情接受。他们不受权威、评价的束缚,见别人所不能见,思别人所不能思,从而使思考方式呈立体型向各方尽可能发散。

在发散思维进行的同时,集中思维则对发散思维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比较,并集中到某一可能性上。当思维产物与文化规范相吻合时,他们当然会与众人一样乐于接受;当思维产物与文化规范相抵触时,他们也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成果。一般人纵使发散思维已经充分展开,但是由于他们易受公认的意见和评价的干扰,最终也会偏离指向真理的方向;或者虽然发现了真理, 最后由于压力和干扰,竟然会产生自我怀疑。唯有创造性人物总是不惜一切地捍卫真理。几乎每一个创造产物的人,诸如苏格拉底、布鲁诺、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等,都为捍卫“自己”的真理孤军奋战过。综上所述, 没有超常规性格就不会有完整的创造性思维,也不会有所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