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谱分析法

极谱分析法是布拉格的 J·海洛夫斯基(Heyrovsky,1890—1967)的研究成果。海洛夫斯基给一个滴汞阴极和一个汞池形成的阳极加以一个连续增加的负电势。他观察到,如果与电极接触的溶液含有还原性离子或离子团的话,电流就会按等级地而不是连续地增加。

海洛夫斯基因发现和发展了他在 1922 年描述的极谱法而知名。这是所有分析技术中最能应付多方面的技术之一。它的根据是:在电解时离子在电极放电,如果电极小,则电流能为离子移动到电极表面的速度所限制。在极谱法中阴极是一小滴汞(恒定地形成和滴下以保持表面清洁)。缓慢地增高电压,并绘制电流对电压的曲线。电流以台阶形增加,每一台阶相当于溶液中一种特有类型的正离子。台阶的高度表明该离子的浓度。由于他的成就,海洛夫斯基被授予 1959 年诺贝尔化学奖。

尽管海洛夫斯基在 1925 年就阐述了极谱仪的原理,但过了许多年它才开始具有实用价值。赫恩、海洛夫斯基、柯尔托夫和林根发表的有关该方面的书也有助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当时市面上可买到的极谱仪被用来测定混合物中低浓度的物质,即经初步分离含量已达最小的物质。极谱仪可用于测定阳离子,像铬酸根、硝酸根和溴酸根那样的阴离子以及含有电还原基因的有机化合物。它还可用于物理化学方面来研究有关溶质的性质和溶液反应的机理。虽然极谱仪难得应用到不定期的分析中,但它在解决已做了必要研究的特殊问题方面却是非常有用的。

自此以后,极谱分析很快成为电分析化学中最重要和最成功的一种分析方法。各国电化学家和分析化学家积极开展极谱学的研究,从理论到应用, 长盛不衰,并且派生出许多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