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8-3 世界农药产量的增长

年 份

1945

1955

1965

1975

1985

产量( kt ,有效成分)

100

400

1000

1800

2000 以上

表 18-4 世界农药销售额的增长

年 份

1950

1960

1970

1980

1985

1990

销售额(亿美元)

5

10

45

115

137.8

160 (预计)

  1. 品种的更新。农药广泛应用以后,由于滥用引起的人畜中毒事故增

多,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加重,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问题也严重起来。在此背景下,农药工业从 70 年代起加快了品种更新,新农药开发的重点转向以高效、安全为目标。一些药效较低或安全性差的品种如有机氯杀虫剂(包括滴滴涕、六六六)、某些毒性高的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汞和有机砷杀菌剂都渐被淘汰,而代之以相对高效、安全的新品种,如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高效内吸性杀菌剂、农用抗生素和新的除草剂。农药工业的生产技术相应提高,质量有明显改进,剂型和施药技术多样化,品种增多,产量提高,朝着精细化工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各国政府加强了对农药的法规管理,实行严格的审查登记制度,提倡科学合理地施药,到 80 年代,世界农药工业正走向健全发展的道路。

  1. 中国农药工业的发展

中国在 40 年代仅有几家生产无机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的加工厂。1944 年重庆国民党政府的农林部病虫药械制造实验厂首次合成滴滴涕并小量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药工业开始迅速发展。1950 年建成滴滴涕合成车间。同年,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制成功六六六,于 1951 年投产。在 50 年代,全国已建立多套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合成装置,规模较大的有沈阳、天津、大沽等化工厂。有机氯杀虫剂的大量生产,对提高棉花、水稻产量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消灭自古以来灾害严重的飞蝗方面作出很大的贡献。1965 年有机氯杀虫剂产量已达 160kt 左右。50 年代初,北京农业大学和华北、华东等农业科学研究所已开始研制有机磷杀虫剂;1957 年采用本国技术的第一家有机磷生产厂——天津农药厂建成投产。同年,上海信诚化工厂和上海农业药械厂共同开发了敌百虫的生产工艺,于 1958 年投产。1956 年,第一个工业部门的农药研究开发机构在沈阳化工研究院设立。60 年代以来,全国各地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农药合成和加工厂,专业的研究开发机构纷纷成立。农药工业为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而迅速发展,其特点是全部采用本国开发的技术。历年来,已开发投产的品种超过 100 种。在杀虫剂方面,重点发展有机磷剂,开发的重要品种有:甲基对硫磷、乐果、敌敌畏、甲拌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磷胺、氧乐果、甲胺磷、辛硫磷、久效磷等等,1970 年有机磷剂产量已达 50kt(有效成分)。此后,仍在继续增长。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发展较晚,重要品种有甲萘威、速灭威等,80 年代年产量达到 7kt。其他开发投产的重要杀虫剂还有毒杀芬、杀虫脒、杀虫双、苏云金杆菌等。80 年代以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已开发投产,重要品种有氰戊菊酯、氯菊酯、胺菊酯等。在杀菌剂方面,历年开发生产的重要品种系列有:有机汞剂、有机砷剂、有机硫剂(福美类、代森类)、有机磷杀菌剂(稻瘟净、异稻瘟净)和其他类型的许多品种。1970 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了内吸性杀菌剂多菌灵,以后发展成产量最大的内吸剂品种。80 年代开发的重要新品种有百菌清、唑菌酮、三环唑等。到 80 年代杀菌剂年产量已达到 12kt。在除草剂方面,历年开发生产的重要品种有 2,4-滴丁酯、2 甲 4 氯、五氯酚钠、敌稗、除草醚、莠去津、扑草净、绿麦隆、草甘膦、杀草丹等。到 80 年代,除草剂年产量已超过 10kt。在农用抗生素方面,从 70 年代以来已开发了许多品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海市农药研究所 1976 年开发的井冈霉素,到 80 年代年产量已接近 1kt(有效成分),占农用抗生素总产量的 95%以上。其他农药方面也开发投产了不少品种,重要品种有杀螨剂三硫磷、三氯杀螨醇等;杀鼠剂磷化锌,敌鼠钠和杀鼠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素、萘乙酸、乙烯利、矮壮素、

助壮素等。此外,还有仓库熏蒸用的氯化苦、溴甲烷、磷化铝等都有相当数量的生产。从 70 年代末以来,中国农药工业开始加速品种更新。一些曾在历

史上起过较大作用的老品种,例如六六六、滴滴涕从 1983 年起停止生产,有机砷制剂也渐趋淘汰,有机磷的品种也在调整更新,新的高效安全农药正在加速发展。从 1982 年 10 月起开始实施农药管理法规。发展趋势与世界农药工业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