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症维生素

有关维生素 C 的研究工作进展很慢,尽管 1907 年,曾证实豚鼠易受这种

维生素不足的影响。但由于这种维生素的不稳定性及设计另外一种适当食物方面的困难,使得研究工作一直拖延到 20 年代。1928 年,A·圣—捷尔吉(Szent

-Györgi,生于 1893 年)在霍普金斯实验室进行生物氧化研究时,从肾上腺、桔汁及甘蓝中分离出一种叫作己糖醛酸的强还原性物质。1931 年,匹兹堡的查尔斯·G·金(King)分离了一种结晶物质,这种物质能预防豚鼠得坏血病,假若给豚鼠每天喂 0.5 毫克的话。J·斯维尔比利和圣—捷尔吉证实, 查尔斯·G·金所得的结晶与己糖醛酸是同一种物质,并随后用匈牙利红胡椒制备了大量这种物质。

接着,赫斯特、霍沃思和卡勒尔三个实验室继续研究了该物质的结构。赫斯特证实,该物质与 D—古罗糖有关系,并在随后不久就作出了它的结构证明。巴塞尔的 T·赖希斯坦(Taddeus Reichstein)实验室在该物结构被证明之前,就已完成了它的合成。1933 年,圣—捷尔吉和霍沃思给该物命名为抗坏血酸。不久,工业上就合成出了这种维生素,并使它成为一种相当便宜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