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衡”思想的历史发展李 海

陈云同志是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新中国杰出的经济工作领导者。他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建立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指导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综合平衡发展,方法是财政、信贷、物资的综合平衡,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三大平衡”(加上外汇平衡为四大平衡)。用陈云同志的话来说:“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都必须平衡,而且应该略有结余。只要财政收支和信贷是平衡的,社会购买力和物资供应之间,就全部来说也会是平衡的。”他还说:“如果我们的财政收支不能平衡,社会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之间不能大体平衡,物价就会乱涨,市场就会混乱,这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都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把这些话归结起来,“三大平衡”就是财政收支平衡,银行信贷收支平衡,市场商品供求平衡,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综合平衡。换句话说,要想求得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首要办法就是抓住财政、信贷和市场商品平衡,实现“三大平衡”,从理论上说,财政、信贷、市场是社会商品再生产的分配、流通两个中间环节,是从生产到消费的“桥梁”,三者的平衡和它们之间的协调平衡,就能使社会再生产得以继续下去, 达到发展的目的。财经贸易部门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中国 40 年的经济建设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三大平衡”是指导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正确思想。任凭来自“左”的或者右的方面的轻视和诬蔑,都无损于它的真理的光辉。

下面仅就“三大平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作一探索性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