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商业要担负调剂供求稳定市场促进主产的责任 姜 习
陈云同志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在不同时期都提出切合实际的主张,使我国国民经济向着社会主义方向稳步前进。在经济工作中,陈云同志一贯重视商业工作,并曾一度兼任商业部长。他关于商业工作的一些指导思想,对今天来讲,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仅就个人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商业工作要树立三大观点
国营商业是促进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组织城乡物资交流、内外交流, 指导正常消费,供应城乡市场,稳定市场物价,回笼货币,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部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陈云同志为之花费精力较多的一项工作。
陈云同志指出:“我们是从事社会主义商业工作的,不能没有政治观点、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这就是说,国营商业不仅要考虑本身的业务问题, 还要考虑其他方面的问题。要有政治观点,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群众观点,就是要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使其有利可得,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使其不吃亏上当;要有生产观点,就是要促进生产者和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生产增加了,市场才能繁荣稳定。国营商业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要两个效益一起抓。
国营商业要兼顾多种经济成份,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备得其所, 组织大家一起在社会主义大道前进。
商业部门应当负责制订商业各部门、各地区、各种经济成份的主要商品流转计划,负责调剂供求,稳定市场,并依照经济情况发展的趋势,适时提出适当的价格政策,要保持进销、批零、地区、质量、季节的一定差价,使生产部门和商业部门都有适当利益可得。对农剔产品的收购价格,一定要保护农民正当生产利益,但又必须照顾销路和运销利润,使农副产品能够畅销, 这既对农民有利,也对国家有利。
我们的价格政策必须有利于生产,国营商业要稳定市场物价,不能简单看成是必须“统一物价”,或者“冻结物价”。一是要按质论价,优质优价。二是价格必须反映商品价值和供求关系。否则,或是使生产者无利可得,导致减产;或者利益过多,导致盲目增产。商品过多过少,会造成物价暴跌暴涨,市场混乱,人心不稳。三是销价必须服从购价,使生产者有利可得。在目前我国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只有增加有效供给,才能保持整个市场稳定。
商品供应紧张时,不能简单从商业一个方面找原因,要从整个国民经济全局情况中找原因,特别是从财政方面找原因。商品供应滞销、疲软时,既不能用“泻肚子”的错误办法解决,也不能对商品销路估计不足而减少收购。要分析原因,工商共同采取措施,重要商品要维持生产,同时要调整商品结构,扩大商品销路。
国营商业不是普通商人,更不是胡同口的小贩。既要考虑商业资金周转快的问题,又要考虑社会必要的储备,不管旺季淡季都要收购必要数量、品种的商品以保证市场供应,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尤其是主要农副产品, 要及时收购,国营商业对有关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如粮食、棉花、布匹、
食糖、化肥、农药等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积存,有的由国家积存,有的由省市自治区积存。不积存,就不能打击投机倒把,就不能稳定市场物价。
保障商品流通
商业工作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它必须把生产和消费的信息及时反馈,做到促进生产,指导消费。流通活跃,生产发展:流通不畅,生产停滞。商业工作与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有着极其广泛深刻的密切关系。国营商业要收购农副产品,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收购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村,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对工业,国营商业要收购适销对路的工业品,供应城乡人民生活所需,支持工业生产发展。
正是由于商业工作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作用,陈云同志主张,在中国境内的任何地方,都不能采取互相封锁的办法,不得阻止外地商品进入本地, 不得阻止当地商业机构向外地采购,应该允许全国任何地方商品进入别的地方销售。要保证货畅其流,物尽其用。
社会主义市场必须统筹兼顾,而且必须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统筹兼顾。有关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由国家计划分配,其他商品,在国家计划和政策指导下实行一定程度的自由推销、自由选购,开放自由市场,使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农副产品和外销出口物资,由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收购一部分,其余部分鼓励集体和私商收购。我国农村分散,零碎生产,所以对农副产品收购要有分工,不能全部由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统一收购(实行国家统一收购、计划收购的商品例外)。关系国计民生的主301
要商品的批发,国营商业要加强领导,制止投机商人扰乱市场,稳定批发价格。国营百货公司的经营,要做到稳定零售市场价格,回笼货币。
在党的“八大”发言中,陈云同志提出:我国计划生产是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范围之外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经济的补充。与此相适应, 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国营商业起主渠道作用,在这一前提下的自由市场, 绝不会是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而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有益补充。
搞好城乡交流,保障城乡供给
商业工作要进行城乡物资交流,把农副产品收上来,把工业品销下去, 巩固工农联盟。没有价廉物美的工业品供应农民,不把农民的农副产品销出去,工农联盟不能巩固。陈云同志指出,搞好城乡交流,历史上没有一个政府提出过,但却是关系全国人民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管,而且要管好,否则怎么能算人民政府呢?解决城乡交流的实际问题就是为人民服务。另外,搞好城乡交流,活跃农村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50 年,陈云同志在谈到当时的经济恢复的情况时,认为当时城市繁荣是农村经济转动的结果。农副产品卖出去,增加农民购买力,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城市购买力也可随着工商业发展而增加。他在谈到 1951 年财经工作方针时,更把城乡交流放在第一位,以引起重视。
陈云同志一再强调,国营商业要妥善安排好城乡居民生活。在农村要安排好日用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保障农民生活必需和农副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在城市和工矿区,除粮食部门安排好居民粮、油定量,工业用粮等外,还要把生活必需的副食品安排好。副食品比主食消费的比重大。副食品生产分散,供应十分集中,季节之间、城乡之间调剂困难,如放松对副食品的经营,放松对市场管理,就会发生供求失调,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人
民的生活。对蔬菜的生产供应,陈云同志多次指示,要有具体计划、政策、方法,近郊区必须种菜,要按照城市工矿人口发展规模,按人规定菜田播种面积,还要辅之以远郊蔬菜基地,还要有南北蔬菜季节调剂。国营商业必须负责经营大路菜和季节、远地蔬菜调运工作,以确保城市和工矿区居民生活需要。
制定正确的商业政策,搞好商业改革
陈云同志认为,商业部门须随着经济发展制定必要的政策。
全国解放初期,为了稳定城乡市场,陈云同志着重抓了粮食和布匹两大商品。从东北等地调运粮食支援上海等大城市,使市场物价稳定,人心安定。以布匹供应农村,一方面满足农村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向农民换取棉花, 供应城市纺织工厂生产。同时,对私营工厂采取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的办法, 使濒于倒闭的工厂得以维持生产。在实行加工定货、统购包销办法的情况下, 商业部在上海、天津、广州三市设立中央采购供应站,各省、市、自治区设立二级站,各县设立三级站,各批发公司上下级之间大部分实行自上而下地分配货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营商业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商品,继续实行统购包销,而对其他商品,改为实行选购办法。没有被选购的商品, 由工厂自销或委托商业代销,上级批发公司不再向下面派货,下级商店可以向全国任何批发机构自由选购,可以向工厂直接选购。选购的目的是为了使工厂关心产品的销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使商店适应顾客需要, 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对商业网点并得过多的,适当予以恢复。小商小贩在合作小组内各自经营的办法,也予以长期保存。同时根据情况变化,取消市场管理中原来为了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投机活动而规定的办法,以活跃商品的交流。此外在计划管理方面,减少计划管理商品品种,对日用百货、手工业品、小土产品,少数品种列入计划的,也是参考指标,使生产这些商品的工厂,可以按照市场情况,自定指标,不受国家参考指标的限制,这些政策措施,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新情况,有利于把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和个体农业、手工业,改造成为有利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经济。
在三年困难时期,陈云同志提出,要尽可能增产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 也要销售少数高价商品,以口笼货币。还要注意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井采取定量供应城市居民大豆及进口原料生产尼龙袜子等措施,尽力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陈云同志重申,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 必须要有市场调节,按价值规律办事,计划太死,包括东西大多,计划又脱节,又有缺口,市场调节就会受到限制。30 年来的问题是,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很好运用市场调节,没有认识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同时并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没有弄清这两种经济在不同部门应占的不同比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种改革的指导思想,对商业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但后来个别领导同志头脑发热,基本否定建国以来的经济建设经验,提倡高消费, 热衷于引进西方市场经济,大量发展加工工业,忽视农业,忽视能源交通和基础材料工业,忽视科技教育工作;特别是淡化党的领导,削弱思想政治工作,使国民经济严重失衡。在商业工作中,不提三大观点,不提国营商业主渠道,不提稳定市场物价的作用,甚至提出要组织第三商业部。把国营商业视同私营商业,在税收、利率、资金方面,不仅没有优惠,有些还不如私营商业、合资商业,使国营商业缺乏竞争能力,一遇风吹草动,各种大战纷起,
无法起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作用。
当然,在商业改革中,应该肯定大部分是成功的,但有些政策出台,缺乏全面、比较、反复、试点的正确方法,而是随心所欲,轻举妄动乱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商业取消一、二、三级批发站后,即拟以重庆式的贸易中心取代,未经试验,全面推行,便流通领域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又如企业承包,也是未经试点,强行推广,北京市三起三落,影响政府信誉,影响职工积极性。再如,关系国计民生的蔬菜,原来已经确定逐步放开,先南后北,先细后粗,先小城市后大中城市,国务院主要领导从武汉视察回来, 强行推行全面放开,实际上行不通,又按原规定办理。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中国的国情、国力出发,提出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 39 条决定,对国营商业提出要发挥主渠道作用,蓄水池作用,整顿批发公司,要求商业部提出有关国计民生主要商品的储备目录,国家在税收、利率、信贷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在仓库设施方面给以必要支持,明确提出重要商品的批发,由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经营。今后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商品交易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还要筹建行业公会,进行协商、检查,使不同经济成份的商业有章可循,各得其所。
实践证明,要搞好商业工作和商业改革,必须遵照陈云同志指示,要以90%的精力从事调查研究,详细分析国内外经济情况,分析购买力增加趋势, 研究消费品结构变化情况和供应情况,然后以 10%的精力确定对策,经过全面、比较、反复、试点的工作方法,制定正确的商业政策,真正担负起调节需求,稳定市场,稳定物价,口笼货币,增加财政收入的责任。商业工作, 要认真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吸取教训,根据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结合中国的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