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测地段的选择

植物分布很广,要在广大地区普遍进行物候观测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选择一些适宜地点,以点带面,这种地点叫观测地段。

物候现象有鲜明的地区性。在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环境中,地理纬度高低, 海拔高度和地形千差万别,南北差异,东西有别,山地不同于平原,沿海不同于内陆;同一地区内的微地貌、小气候条件都对动、植物的物候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选择观测地段应遵循下列原则:

  1. 观测地段要有地区的代表性——即选择具有当地比较典型的地貌、土壤、植被类型,以能反映当地主要气候特征的地段。而且是观测比较集中的地段,如在植物园、公园或集中分布有成年树木和草本植物的地方。也可选择一块园地栽植木本和草本植物,作为固定观测地段。该地段一定要能反映当地气候特征,不要选小气候明显的地段,因为小气候地段是受局部微地貌或人类活动影响的特殊地段。小气候是在一个地区的大气候背景下形成的, 同时又在某些方面与大气候存在很大差异,物候现象没有代表性。因而观测地段要适中,不宜选在边缘或角隅,最好是受人为影响较小的地点,如离开道路、树林和建筑群有相当的距离。

  2. 便于观测——观测地段应离学校较近,便于师生随时观测。

  3. 不要轻易更换观测地段——观测地段确定之后,非不得已不再变动。每年都在同一地点对同一植株进行观测,因为同一地点物候观测年代越长, 物候资料的参考价值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