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天象观测活动的计划

天象观测教学活动计划可分为总计划和单项活动计划两类。

制定天象观测活动总计划的原则是:配合地理课堂教学,纳入乡土地理教学和乡土地理研究的总计划之中,作为乡土地理教学和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首先应考虑的是天象观测活动的时间安排。现行中学教学计划地理课设在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将要颁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 地理课设在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这样,天象观测活动必须安排在初中一年级(将来二年级)和高中二年级。而且初中地理课的地球知识部分和高中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都安排在开课之始,故在该年级学年开始就可安排天象观测活动,以与地理课堂教学密切配合。但天象观测有的内容非一次观测就可完成,如认识四季星空、测正午太阳高度和记录日出日落时间,研究当地季节变化,观察月亮圆缺变化等,都需要连续进行。这样,天象观测活动的时间安排又不能仅限于在有关章节教学的时期内,而要在一年之中,与其他乡土地理教学和研究活动穿插进行。这就需要在学年开始,对乡土地理教学和乡土地理研究各项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制定出总的计划。

在制定天象观测总计划时还要考虑初、高中应有所区别。这一方面是因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同时也是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如在初中一年级进行认星,重点应放在认星定向、利用日影竿定向,测定地方时、区时与地理经度,测定北极星的高度角定纬度等。到高中二年级,则进行认识四季星空和著名亮星,观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证明地球自转,观察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证明地球公转,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观察记录日出日没时间,研究当地季节变化规律和特征等内容。月相的观察记录和一些特殊天象的观测,初中和高中则都可随机进行。

根据天象观测总的计划还要进一步制定每项观测活动的具体计划。如根据初中天象观测的内容,可安排两次全班天象观测的教学活动,一次安排在夜晚进行认星定向,测北极星高度角定当地纬度等,(也可观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证明地球自转);另一次安排在白天进行根据太阳定方向(用手表定方向和利用日影竿定方向)和测定地方时(真太阳时)及当地经度。根据高中进行天象观测的内容,在开学初可安排两次天象观测活动,一次是认识秋季星空、观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证明地球自转以及每季的星空观测要求,夜半中星的观测活动(分散连续进行);另一次在秋分前后几天内连续进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观测和记录日出日没时间;并布置冬至前后及下学期的春分、夏至前后进行同样的观测。每次天象观测活动都要制定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地点的确定、教具和仪器的准备、观测前的准备课、观测时的组织和辅导等。例如,认星定向和测北极星高度角定纬度的教学计划:

(一)时间:在九、十月份,选定一个农历的下旬或月初晴朗无月的夜晚,观测时间一小时(约在 20—21 点);

(二)地点:农村学校在学校附近找一空旷的地方,城市学校可在学校操场或楼顶(避开高楼的遮挡);

(三)教具和仪器准备:活动星图、手电筒和量角器,数量至少每一小

组各一套;

(四)观测前的准备课:利用课外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向全班讲清观测的目的和内容。如讲解活动星图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利用量角器测北极星高度角定纬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观察天体的周日视运动证明地球自转等;最后说明观察时的组织和要求。

(五)观察的进行。由教师先作示范观察,然后由小组骨干带领各小组进行观测,教师分别辅导。

在全面进行认星定向观测之后,要求学生在此后的日子里自己进行观测,以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