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语文“嫁接”过来,让政治道理通俗化

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充满哲理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中学语文课本中就有很多,把它们“嫁接”过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哲学道理。比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这一知识点时,可用学生熟悉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学生能够从“不筑”、“智子”、“疑邻人之父”中理解“从实际出发”的重要、“主观主义”的危害;讲“内外因关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会自然地谈到《六国论》中“灭六国者,六国也, 非秦也”这一名句。学生从语文课上已知道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教师只要一提,学生便活跃起来。他们从六国灭亡的内外因,顺理成章地归纳出哲学上的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作用。

不仅哲理故事可以用,名诗、名句也可以信手拈来,巧助政治课教学。例如,在讲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时,用“一江春水向东流”、“孔雀东南飞”等来形容我国近年来市场调节下出现的人才、资源向东南沿海地区流动的现象;同时,可用“水往低处流”的必然性和“引水上山”的必要性,给学生谈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的重要性;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诗句,通俗地揭示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这一哲学道理;等等。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语文知识辅助政治课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贯通能力,也使深奥的哲理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