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健身锻炼有哪四忌

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育的重要因素,但是,并非任何一种随心所欲的运动方式方法都能使人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德国女划船运动员布里特·图娜,青春发育期间每天训练 3—6 小时,原指望强身健体夺取运动佳绩, 结果因过量运动损伤了脊柱,造成了半身瘫痪。由此可见,运动也有规律可循。如果违反了人体生理和心理正常发展的自然规律,就会适得其反。

一忌盲目追求运动量。年龄处于青春初期的少年儿童,身体尚末充分发育:在生理方面,肌肉纤瘦,骨骼细嫩,内脏器官不成熟;在心理方面,则是人小心大,年幼志高,自我估计不足。若是凭一时冲动或兴趣,骤然进行强度大、负荷重、对抗激烈的运动,会造成运动损伤,如骨折、肌肉拉伤、

关节扭伤等。

二忌运动缺乏针对性。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都有各自的最佳期,健身锻炼应选择最有针对性的项目,如 12 一 15 岁(女 11—13 岁)是身高的突增

期,平均每年可长高 7 厘米,进行球类、游泳、奔跑等伸展性练习,有助于

长高;又如 15—17 岁(女 13—15 岁)是肌肉迅速增长期,进行体操、负重等力量性练习,有助于强健肌肉。若是长高期偏练负重,长肌肉期偏练奔跑, 健身助长的效果将大为降低。

三忌项目单一片面性。各种运动项目对青少年健康发育都有优点和不足,应“一专多能”全面锻炼。一般说来,足球运动对下肢和心脏的锻炼效果较好,对上肢和躯干的效果就差一些。进行器械体操运动时,上肢和躯干锻炼多,对心脏和下肢和锻炼相应较少。如果长期偏重某一练习,身体就不能得到全面锻炼和发育。因此,根据本人的兴趣爱好特点,以一两项运动为主,辅以多项目的练习,是青少年进行健身锻炼的理想途径。

四忌锻炼逆反“生物钟”。人体的兴奋与抑制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和人们常说的“生物种”有关。据此,早晨 6 点、课间 9 点和下午 4 点钟以后, 是青少年进行健身锻炼并促进学习效率的最佳运动时间。运动量可根据当时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自己把握。如果颠倒运动量次序,扰乱“生物钟”,就会使内分泌和生活节奏不协调,于健康发育不利,于学习生活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