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自然地理学派
在景观学发展的同时,俄国少数地理学家侧重于研究地表的整体结构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地理规律,并形成了普通自然地理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者有布罗乌诺夫(И.Л.Броунов),他在《自然地理学教程》一书中提出如下观点:①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现在的面貌,即研究作为生物活动场所的地球表壳;②地球表壳是由几个同心圆壳所组成,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所有这些壳(物质圈层)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并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地球的外貌;③研究地球表壳各圈层的相互作用,是自然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该项任务使本学科在相邻学科中取得完全独立的地位。很明显,布罗乌诺夫的见解十分接近于对综合自然地理学本质的理解,他比较正确地阐述了“地球表壳”这一独特物质体系的科学概念。这正是普通自然地理学派对自然地理学的重大贡献。但是正如景观学派轻视了地表的一般地理规律性一样,普通自然地理学派则轻视了对地方性的、区域的自然地理规律性研究。在当时,这两大学派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战。然而,排除了这两门学派在各自研究方向上的片面性,则可看到两者正确的一面共同构成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两大学派都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形成作出了杰出的理论贡献。
二、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从上文我们看到,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尤其是在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综合自然地理学在理论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些理论成就大多局限于各学派的片面认识之中。只是到了本世纪 40 年代以后,在当代原苏联地理学家卡列斯尼克(C.B.KaЛecник)、伊萨钦科(A.Г.Иcaчe нko)等人的有关著述中,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体系才有了较为完整的体现。
1947 年,卡列斯尼克出版了他的名著《普通地理学原理》。这本标志着普通自然地理学发展高峰的著作,比较注重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还特别辟有专门章节讨论地理壳的综合特征:人类与地理环境、地球景观壳的发展、地球的一般地理规律和地理景观等等。这些论题都包含着综合自然地理学的
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
伊萨钦科在 1957—1959 年间来我国讲授“自然地理学原理”,系统地叙述了原苏联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地域分异规律、景观学说、自然区划理论。伊萨钦科这次讲学活动,不仅打开了我国当代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局面,而且使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更系统化了。他的讲稿后来编印成书,至今仍是本学科一本极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作为一门科学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完全确立了。这门学科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漫长的发展过程,却以年轻力壮的身姿跻于现代科学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