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带性单位

  1. 自然大区。自然大区是最高级的非地带性单位,往往占据大陆的巨大部分。自然大区与大地构造——地貌单元紧密联系,通常相当于古地台(包括其周围比较年幼的褶皱构造地段),或巨大的造山运动带。并因其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的影响,每个大区在全球大气环流中都占有特殊地位,形成大气活动中心。因此,自然大区之间在地质地貌基础、热量带性质以及大气环流特征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自然大区内所含有自然地带的数量、排列形式和基本轮廓因各大区差异而各具特色,甚至位于不同大区范围的同一自然地带的不同地段也各具有自己的特征。

我国疆域主要位于东亚大区和亚洲中部大区范围。东亚大区的特征是具有湿润的季风气候以及由南向北连续更替的森林地带谱。亚洲中部大区的特征是具有干旱气候以及荒漠草原地带谱。青藏高原高耸于亚洲中部大区的南半部,具有特殊的气候和地带谱,应视为一个特殊的“亚大区”,或看作一个独立的大区。上述三个大区的大地构造差异非常显著,地势差异悬殊,大区的界线几乎完全决定于地势界线。

  1. 自然地区。自然地区是比大区次一级的地带性单位,通常被认为是最基本的非地带性单位。原苏联有的学者把这级区划单位称之为“国”。

自然地区与自然大区两者的地域分异因素及其特征标志(如地势与地质构造的统一性、大气候特征、地带性结构等)基本一致,但自然大区的特征标志在自然地区范围内得到比较具体的反映,尤其在地势与地质构造方面, 自然地区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因此,自然地区比自然大区的发生统一性和区域界限更加鲜明。

自然地区除了水热条件的差异以外,一般分别与第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相适应,各具有一定的地貌组合特征。当然,如果上述构造单元处于深厚沉积覆盖之下,或它们受新构造运动所改变时,同一自然地区也可能处于不同年龄的构造单元上。地区划分的主要根据是地质地貌基础,但每一个地区仍有自己的植被、土壤和景观的共同特征。

至于我国境内自然地区划分,东部季风大区自北而南大致可分为:东北地区(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针叶林与草原地区)、华北地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至半干旱夏绿林与草原地区)、华中华东地区(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区)、华南西南地区(热带湿润季雨林地区)等;西北干旱大区可分为:内蒙古地区(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区)、甘新地区(干旱荒漠地区)等; 青藏高原大区大致可分为: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

  1. 自然亚地区。自然亚地区是自然地区的一部分,其范围内具有最明显的地势起伏与地质构造一致性,每个自然亚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表沉积物性质等基本相似,气候、土壤、植被以及土地类型的组合等也具有明显的共同性。

在地势与地质构造分异比较清楚的区域,自然亚地区应以地质地貌特征为主要标志,大致相应于第三级大地构造单元;当地势与地质构造分异不太清楚时,自然亚地区的划分需以相应的地貌组合特征为标志,但由于自然亚地区的划分有时要反映气候省性的差异,所以其分界线不一定与地质地貌相应单位完全符合。

我国典型的亚地区实例主要有: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秦巴山地、闽浙丘陵等。

  1. 自然州 自然州是比自然亚地区低级的非地带性单位,也称为次亚地区。目前对自然州的研究很不充分。一般认为,自然州的划分标志是自然亚地区内地质地貌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自然特征的变化。在山地区域划分自然州时应注意山脉的中等组合情况;在平原区域则应注意沉积物的性质及其分布特征和气候省性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