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本节的目的在于对本章内容作一扼要的小结,并借助图 6.7 揭示地域分异规律的内在联系。

这个网络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不同规模的地域分异规律之间的复杂联系。这些规律既互要联系,又互相制约,各属于一定的等级层次。但是, 无论哪一尺度、何种形式的地域分异都最终归结为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两者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这一基本的问题上。因此,我们认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是最基本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余诸规律均为此二者在不同地域、不同范围、不同方向上不同程度的具体体现或者派生。

地域分异规律

地带性

非地带性

热量分带性

构造区域性

纬向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

图 6.7 地域分异规律相互关系

倘若仅以字面意义上理解,地带性可以包括纬向、经向和垂直这三种分带性。我们不采取这种广义的地带性概念,而把地带性只视为与纬度热量分异直接相关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典型表现是地表的热量分带性。非地带性并非指其不存在带状分布,而仅因其作为地带性的对立面而存在,故冠以这个“非”字。非地带性因素常使地带性分布发生偏离与畸变,其典型表现是构造区域性。

在地球表面,地带性具体表现为纬向地带性,非地带性则具体表现为经向地带性。它们均以各自然要素或自然综合体的分异为其标志,两者共同支配了自然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的分异。因此,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的综合表现就是水平地带性。

带段性和省性是水平地带性的两种不同形式,各自反映出其主要和次要的分异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系的状况。

垂直地带性是叠加了地带性影响的非地带性。在这里,非地带性因素(地势起伏)起了主导作用,它使地带性产生了垂直方向上的强烈畸变,而产生了垂直地带性分异。但是,垂直地带谱的基带仍在地带性因素的控制之中。有的地理文献,把反映地带性特征为主的地域称为显域性地域,而把反

映非地带性特征为主的某些低平地域(如沼泽、草甸、盐碱地等)称为隐域性地域。隐域性的地域分异固然受非地带性因素控制,但同时也受地带性因素影响。如沼泽在不同地带的具体属性各不相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纬向地带性分异。因此,隐域性可看作是水平地域分异中派生的规律,是叠加了地带性因素影响的非地带性或隐地带性现象。由此推论,垂直地带性也可以视为另一种隐域现象,因为由于地势起伏引起的垂直地带性本身是非地带性现象,而各垂直地带谱的特征又反映出水平地域分异的规律性。可以认为,凡是由地势高低而导致水平带性发生变异的现象都可称为隐域性。

在小范围内,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综合表现则为地方性。它是在两种基本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由于个别因素在小范围内起了主导分异作用, 而形成的局部地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