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模式

成师附小的课程模式是多种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可以把这一模式概括为:核心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综合进行。

在办学模式上选择“素质模式”,使教师素质、学生素质、家长素质, 整体发展;教学模式选择“组合模式”,使行知结合、情知结合、群知结合, 全面育人。以上模式选择就决定了在“课程模式”选择上,不应该选择较单一的模式,而应选择“综合模式”,即核心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综合进行。

课程可以分为层次不同的三大类:第一类为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第

二类为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第三类为正常课程与非正常课程。

正规课程,它主要指学校教育中有完整体系的课程,包括必修课、选修课。而这些课程,大多以学科课程或综合课程(多学科结合的非分科课程) 的形式出现,在此基础上可以选出“核心课程”,它是学校所设课程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对“核心课程”的理解与选择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在 1988 年英国议会通过的《1988 年教育改革法》中,提出小学生(5~ 11 岁)主要学习数学、英语、理科这三门核心课程。美国在 1988 年颁布的

《国防教育法》中,提倡“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这三门核心课程。

小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当然不能太多。语文、数学、体育,这三门课程应当作为小学的核心课程。

成师附小叶核心课程,特别是语文、数学抓得很扎实,学生的基础打得很牢固。

成师附小的语文教学,通过“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实验,通过“以读促写,重在结合”的方式,通过情知教学、情境教学等模式的实施,尤其是辅之以强有力的“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语文水平稳定地得到提高。

成师附小的数学教学,通过“趣味数学”的引导,通过启发教学的实施, 在坚实的高水平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使成师附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体育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大量的是以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小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把体育课作为核心课程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非正规课程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可以表现为具体的活动课程、专题课程,也可以没有任何具体的课程,而以潜在课程(又称隐蔽课程)、生活课程、随机课程的形式出现。学校的非正规课程,通常以活动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中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这属于高级“专题课程”,这种专题课程通常是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弥补教材内容的相对陈旧。显然, 对小学生而言,这种专题课程非常必要,这也是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继续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成师附小教师的素质持久地不断地得到提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师自身的“专题课程”。这一点,是许多学校所忽视了的。现代教育是终身教育,这迫使每个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专题课程,虽然它属于非正规课程,但却又是一种正式课程。它仍以班级、小组等形式进行,有明确的题目,授课时间一般较短,也可以较长。

对小学生而言,非正规课程大量地表现为活动课程。主要通过调查、讨论、参观、访问、表演、游戏、讲演、辩论、竞赛、旅游等等方式进行。班会活动、主题活动、兴趣小组、社会活动日活动、自我服务劳动等等,都归属于活动课程。活动课程需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长期积累,不断改进, 效果才好。

还有一种潜在课程常常被一些学校所忽视。名牌学校之所以成为名牌, 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名牌学校的“潜在课程”水平高。中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中就十分重视“潜移默化”。潜在课程并不表现在教师个体对学生个体或学生个体之间的正式作用,而是表现在整个环境对其中个体的隐蔽的作用。杜甫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即可表现潜在课程的特点。潜在课程是随风潜入,什么风?是校风、班风、文风、学风、教风、党风等等;潜在

课程是无声之教,它在不知不觉中,在非正式的无形之中,产生深刻的教育作用。

潜在课程是从学校的整个环境中产生的,这里的“整个环境”主要指校园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如校风、校徽、校歌等等,都与潜在课程有关。成师附小的校训是:惜时、勤奋、自信、自强。这很有特色。近年来,许多学校普遍地注意校园文化的建设,这表明人们对潜在课程的作用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潜在课程属于非正式课程,但有一定计划,能在一定固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例如,每天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或“七巧板” “动物世界”“体育新闻”等节目。这属于非正规、非正式但却是正常的一种课程,它大多是生活中自己选择的课程,可称为“生活课程”。

非正常课程,是指随机性的课程,是偶然性的,既无课程体系,又无具体程序,也无一定计划,不能主动做选择。例如,救火、调解纷纠等。抓住偶发事件,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很有必要。随机课程上得好,可以变坏事为好事;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把事情弄得更糟。

成师附小在课程建设上,对核心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都做了大量探索,这就为他们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基础与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