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

随着新技术革命兴起,现代生产与现代生活方式对人才标准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于是有人提出“要智力型不要知识型的人才”, “要变知识型为智力型”。这个问题是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实践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如何评价传统教学理论,也关系到怎样理解知识与智力的关系问题。

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智力是一种认识能力,是成功地完成认识活动的心理条件。智力所包括的各心理因素的相互关系,是以观察力、记忆力为条件,以抽象逻辑思维为核心,想象力、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形式。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智力发展的具体标志。因此,知识与智力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不能等同,它们之间有剪刀差。并不是知识越多智力就必然高,或智力高的人知识就必然多,但二者是有关联的。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两个任务是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同一认识活动的主体之中,两者是不可分的。就知识来说它是以概念、定理、原理、公式、结论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这是人类思维的内容;而智力则是以观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去反映客观世界。所以思维内容与思维活动是不可分的,不可能存在没有思维内容的思维活动,同样也不存在没有思维活动的思维内容。因此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可逆关系,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源泉,为智力活动提供广泛的领域;另一方面智力又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与手段。知识学习过程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如下图:

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 - 图1

上述知识学习过程与智力发展关系结构模式流程图中,其左端为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作为信息源的发送端。教师能不能把知识传输出去,为学生所接受,首先在于学生有没有学生的心理准备,即学习的心理条件,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意志以及学习态度等。如果没有这样的学习心理准备,信息的接收端(信宿)就会形成“短路”,或叫做“学习障碍”, 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只能是在做无效的劳动。学习过程流程图的右半部分,是在学习动力的推动下,所进行对知识学习的认识过程和智力活动过程。在整个学习流程中,在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同时,可产生知识学习的迁移,提高学习能力以至发展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怎样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仅要研究怎样教,更要研究怎样学,既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认识规律,又要研究学习动力。学生学习动力大体可分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外部动力,一是内部动力。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 都起着激励和驱动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调动人的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

因素,其推动学习过程的作用持久而稳定。如果不注意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那么,教学活动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