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

成师附小的管理模式是情感与科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可以把这一模式概括为:情感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统一实施。

办学模式与管理模式两者是相通的。管理模式应用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体现在办学模式上,办学模式是学校管理模式的中心内客。

学校的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校长的素质。我们曾专题调查研究优秀校长的素质,其中重要的素质表现有:了解当代教师、学生的思想状况;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善于用人所长;有威信,教师、学生信服; 坚持原则,以身作则;工作效率高;对学校发展有长远规划;认真听取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严格要求,赏罚分明,等等。

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一般说来,校长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素质都较高,但是,一名优秀教师未必就能当一名优秀校长。优秀校长的素质,从上述调查统计中可知,主要应具备管理素质:既要理解人, 善于用人所长,实行情感管理;又要会组织,善于规划决策,实行科学管理。管理可以分为层次不同的三大类:第一类为情感管理与科学管理;第二类为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第三类为最优管理与满意管理。

  1. 情感管理。它是以人为中心,重视情感,重视人的发展,对人给予信任、关心、培养、尊重。

成师附小的领导在对教师的管理方面,重视情感管理。具体表现在对教师的信任、依靠、激励、扶持、培养、指导。对每个教师首先是肯定长处, 发挥长处;重视贡献,激励创造。

  1. 科学管理。它是以事为中心,重视制度,重视问题解决。

从系统科学看,科学管理可以再分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在教育管理中,有的侧重目标管理,有的侧重过程管理。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等著作中,强调了教育的目标管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等著作中,强调了教育的过程管理。在过程管理中又可以再分为最优管理和满意管理。有的系统可以实现最优管理,有的系统则不可能实现最

优管理。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等著作中,试图追求教育的“最优管理”。由于教育的复杂性,教育的“最优管理”是难以实现的。我们认为教育应力争“满意管理”,因为系统科学尚未达到可解决像教育这样复杂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成师附小在学校管理中,既重视情感管理,又高度重视科学管理。这表现在成师附小开展行为规范教育科学化的研究,促进德育到位。他们制定了“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科学化”的实验计划,分别进行了八个子课题的实验研究。这一实验成效显著,其经验正在于将科学管理与情感管理结合起来, 统一实施。对小学生而言,既要重视目标管理,要制定出科学的行为规范, 并加以科学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管理,要研究行为规范的内化过程,并系列化地逐步实施。在某些企业的管理中,可以只强调目标管理,具体的过程让成人们去发挥主动性。然而,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小学教育管理中,一定是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重,小学教育不能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在成师附小的学校管理中,已明确体现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统一实施。这是情感与科学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情感管理和科学管理,可以进一步分出以下四个主要的基本模式:

模式名称

模式特点

基本管理过程

服务模式

管理即服务

服务即培养

群众→干部→群众→为民

培养模式

管理即教育

教育即培养

激励→学习→创造→鼓励

决策模式

管理即决策

决策即选择

问题→假设→实例→应用→反馈

协调模式

管理即组织

决策即选择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上述四种基本的管理模式,其中服务模式和培养模式基本上属于情感管理,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情感,重视人的发展。从孔子到毛泽东,都强调这类模式,它们颇具中国特色,其优良传统我们应当继承和发展;而决策模式和协调模式基本上属于科学管理。它强调以事为中心,重视制度,重视问题解决,它们颇具西方特色,其合理内容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加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