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产发展中的语言奇迹

上述新的语言观的确立表明,语言已从次要的表达工具而急剧上升到最基本模型这一高位。这一认识的获得,还不能仅仅从文学内部运动和哲学的变革去说明,而需要到更根本的物质生产发展过程中求解。因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恩格斯)。具体讲,应当关注物质生产的发展如何导致了语言奇迹的出现。

人类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随物质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原始口头语言和手写语言。从古希腊到中世纪,由于物质生产水平的限制,人们还只能运用口头语言和手写语言去表情达意,信息相对封闭。

2、印刷语言。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印刷术得以发明和普及, 这就使语言可以成批“印制”和传播,让更多的人去接触、使用,从而令语言的信息交流功能大大增强,甚至导致“革命”性变化。例如,《圣经》原来只以少量手抄本传世,阐释权握于少数人之手。但当它的大量印刷本问世后,普通人也能拥有它,从而可以打破少数人的集权垄断。正是借助这场印刷语言的“革命”,十六世纪欧洲的路德新教革命获得成功。

3、大众传媒语言。尤其是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不仅印刷术持续发展,而且无线电通讯、摄影和电影也相继问世,加之石印和照相排版术、铜板印刷术、电话、打字机、排字机等的发明,这就极大拓展了语言表达方式,形成为报纸、电台、出版等通用的大众传播媒介语言。这种语言的表达能力空前高涨:交流便捷,信息量爆炸,提供新的时空体验,乃至创造出新的“现实”。

此外,在今天,电脑语言代表了人类语言表达能力的新高度,它同已有的大众传媒语言一起,已经和正在创制新的神话般奇迹。看来,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人类的语言能力还会有新的飞跃。

总之,从口头和手写语言经过印刷语言而进展到大众传媒语言,语言的作用不断增强,地位不断上升,从而逐渐改换掉次要表达工具这一初始印象, 而体现出人们生存现实的构成方式这一新面貌。语言不再是单纯的表达工具,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本身!这正是物质生产的发展所造成的语言的奇迹的集中体现。

这种物质性的语言奇迹,比其它任何方式都能真切地使人们,尤其是文学界的人们感受到语言的重要性,它的无穷力量。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也等于是说:语言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