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象征语言学

象征语言学,是我们对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rnst Cassier,1874—1945) 的“象征性形式的哲学”的一种概括。这种语言学不同于结构语言学那种狭义语言学,而是广义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它所涉及的是整个文化现象的语言性。同时,卡西尔也对单纯探讨文学不感兴趣,他所关注的是包括文学在内的全部艺术象征领域;相应的,他不是从单纯诗学而是从更广的美学视界去探讨的。不过,他的探讨中必然包含了文学和诗学。因此,我们不妨把他对艺术和美学的语言学探讨,看作对文学和诗学的语言学探讨。相比之下, 他的后继者苏珊·朗格对诗的分析就具体些。

本世纪初以来,象征主义、心理分析学、文化人类学、瓦堡学院的图像学等从各自的不同小径汇集到同一条大道上: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具有深层意义的语言或符号系统“象征”(Symbol)。这等于提出富于挑战性的问题, 作为“象征”的艺术有何奥秘?它如何才能攀附到人的本质的大树上从而获得合法性?美学需要找到一种新理论,它能把种种具体的象征论统合在最为根本的人的本质的象征论思索基础上。这种能粘合具体的艺术象征论的人的象征论,正是卡西尔的雄心勃勃的“象征性形式的哲学”(或称“文化哲学”)。这位“最有雄心的人”M 在二十年代出版了两部著作《象征性形式的哲学》(三卷本,1923、1924、1929)和《语言与神话》(1925),标志着“象征”概念“成为人们注意的中心”,“象征理论的统治”时代开始。吉此后,卡西尔在美学界的影响更由于其美国女弟子苏珊·朗格的著述《哲学新匙》(1942)、

《情感与形式》(1953)和《艺术问题》(1957)而大大扩展了,他自己的英文著作《人论》(1944)也促进了这一进程。

这种象征论美学何以如此备受青睐?道理并不复杂:它为美学和艺术描绘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包罗万象的“语言乌托邦”。